没人进来过了。”

    十年?我常常呼了口气,又是十年,为什么总是以十年为单位呢?

    诺玛似乎看出了我脸上的异样,呜呜呜地笑了几声。

    “每隔十年进来扫一次地,这也是苗族历代传下来的族规。”

    我知道古苗族规矩多,也没有多想,视线一转,扫到了一尊石像上。

    在我的印象中但凡石像,要么是魔教的菩萨、罗汉,要么是道教的真君,可这尊石像的样子十分怪异,双眼和双耳极大,这模样……

    我视线随即又转到了手中的青铜人上,顿时恍然大悟。

    巨大石像和青铜人竟有八九分相似——难道是这一“金”一“石”两尊“怪像”是雕刻的一种人?

    “小邪,你看上面的文字,是不是……”

    陌陌站到一面墙前纳闷地说。

    我这才注意到,残缺的石碑上隐约可见形如核桃大小的文字。

    这里是苗寨,自古就是生苗的地盘,我本以为就算有文字,也一定是苗文。

    谁知走近几步后,才发现这些文字形状很奇怪。

    每个字的笔画都很多,而且每个字的笔画都是弯曲的,单独看任何一个字,与其说是文字,倒不如是图形。

    我见过苗文,苗文和汉字有明显的区别,这石碑上的奇怪文字百分之百是象形文字,相对而言更像是汉字。汉字?这里怎么会有刻着汉字的古石碑呢?

    看石碑石化的样子,明显有些年头了。

    我仔细辨认了距离我最近的一面石碑上的文字,这些文字都很熟悉,可我挨着认了七八个,竟然一个都不认识。

    我因为喜欢历史,所以对我国文字的演变史十分熟悉。

    根据传说,汉字是仓颉发明的,其实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瞎扯淡。

    真正的汉字是在原始社会中期,伟大的劳动人民在艰苦的日常生活中,因为需要而发明的。

    广泛说,最早的汉字并非文字也不是图形,而是绳子疙瘩,这就是某些历史学家提出的“结绳记事”。

    后来还有“仓颉造字”、“伏羲造字”“八卦说”、“河图洛书说”等,总之都带有神话色彩。有迹可查的历史资料中,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然后是铭文和金文——当然这些文字出土的极少。

    后来就是大篆和小篆,到了西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才让文字得以广泛传播。

    我看着石碑上的文字,很像是秦朝之前的大篆,但仔细看,这些文字还要比大篆更繁琐,但有不似金文那么“横是横竖是竖”。

    难道这是一种介于金文和大篆之间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