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和好起来。

    这个秦州城,也是个有来历的城,虽说是小了一点,但却是个历史文化名城。

    秦州城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六年,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了。这座城市是很有点名堂的,大算不上,却是个地貌景观荟萃之地。千里秦西走廊,到了秦州这个地方,地形就收缩了起来。在秦州的南边,是有着“东方阿尔卑斯山”之称的玉皇山,北面是青阳岭和蘑菇山。玉皇山和青阳岭、蘑菇山像是两个屏障,分别挡住了来自青藏高原的寒冷气流和来自阿拉善盟及巴丹吉林的沙漠,使这里成为秦西走廊上的戈壁绿洲。千百年来,玉皇山的冰雪融水浇灌着这片肥沃的土地,使得秦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日照充足、粮丰林茂,自古以来就有着发达的农业,“不望玉皇峰顶雪,错把秦州认江南”,秦州以他的富足而闻名华夏。

    在秦州城的最中间,坐落着秦西走廊地区最大的钟鼓楼,名曰镇远楼;城区西南有建于隋代的木塔寺,高达三十三米,民间流行的颜语说:“秦州有个木塔寺,离天只有三尺四“,用来形容其高;在木塔寺偏东南的地方,是西夏王朝时修建的建大佛寺。秦州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占地面积约两万三千多平方米,坐东朝西,建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等建筑。大佛殿内塑有卧佛一尊,长达三十四点五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像。卧佛后有十大弟子群像,旁有优婆夷、优婆塞及十八罗汉等塑像。那次跟齐美丽到秦州去玩,郭峰爬上了卧佛的中指上,竟然能在上面连翻几个跟头。可见其大!

    秦州地处内陆边陲,然而城区内却水波荡漾、溪流纵横、绿树成荫、气候宜人;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明人郭绅在一首诗中说:“秦州城北水云乡,每至深秋一望黄。穗老连畴多秀色,实繁隔陇有余香” 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秦州古香古色、古城古貌的情形及浓厚的文化氛围。

    关于秦州城,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最早的秦州城在城西十多公里的白水国。有一天,半夜里狂风大作,摧城拔屋,一夜之间,城池被风沙淹没。后来,一位郡王要建一座新城,为保安定,便四处请高人勘察风水。恰巧,有一个云游和尚经过,对郡王说:我有一枚铜钱,把它扔出去,它落到那儿,就在那儿修城,可保城池永固。郡王心想,一枚铜钱能扔多远,找到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结果,和尚扬手一扔,铜钱凌空飞起,兵士拔腿就追,一直追出三十多里,才见铜钱落到一片苇溪之畔。溪水荡荡,芦苇密布,哪里找得出一枚铜钱?正当人们没有主意的时候,又来了一位道士,拿出一枚银针随手一扬,插在地上,说:就在这儿了。人们连忙去挖,银针恰好插在铜钱的孔眼里。于是就在这建起镇远楼,以此为中心,修建了现在的秦州城。

    因为历史文化沉淀极为深厚的缘故,秦州人身处其境,自然受益匪浅。这里深厚的文化沉淀造就了秦州人守旧但不呆板、实诚而又幽默,深沉却与时俱进的性格,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出口就是半个诗人。

    秦州人的幽默存在于生活的细微之处。

    话说老李头正在街边树荫下和人下着棋,一歪头,看见张老汉拿个篮子急匆匆走过,就急忙叫了起来:“呔,张白话(白话,秦州土话,即说假话的意思),你疯狗撵狼地,急着死去呢嘛?!”张老汉闻言就加快了步伐,摇着手说:“三八水库决口了,到处都是鱼儿,人急地抓鱼儿去哩,没时间和你闲谝。”说着话,还装模作样地跑了起来。其实,张老汉是让老婆撵着上南关菜市场买韭菜包饺子哩。李老头一听,嘴里嚷着:“不下了!不下了!”两手拨拉掉了象棋子,站起身来就往家里跑,回到家里,拿了个篮子也往离城十多里路外的三八水库跑,心里想着,狗日的张白话,有这个好事咋不早给我说,晚了还逮个毬鱼儿呢。这还得跑快些!

    李老头跑了一身汗,到水库一看,傻眼了:水库在绿树环绕下,碧波荡漾,风景秀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