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苍那货又断更了。”底下肯定有人评论,“开骂!”

    这才是普通人的常态,他们没精力思考那些拐弯抹角的严肃文学,也不善于思考大众文学里的深层寒意。

    直给就完了!

    简单明了,娱乐中表达笔者要表达的东西。

    你说它没营养,没深度?

    可是,它的信息量其实一点也不少啊?

    至于批评它传递不正确的价值观?

    屎壳郎才天天盯着屎呢!有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而且还不少呢!

    咳咳!!比如老苍,对吧?

    况且,文学其实有一个特性是无可阻挡的。

    那就是,随着时间和文明的不断推移,文学是呈现不断下放的趋势的。

    无论中外都是一样的轨迹,从最高处,逐渐下放,普及到普通人这里。

    无论中外,回首历史就会发现这条轨迹。

    文学最初是什么?

    是文字。

    文字是干什么的?祭祀和记录。

    早期的文字,那是祭祀和统治者专属的,大臣都不一定拥有使用权。

    当文字衍化完成,自然产生了文学。

    可是,这些文学又是什么?

    是诗、歌、策、论!

    诗歌是祭祀所需,策论则是权柄所至。

    所以,中国早期的文学是《易》《春秋》《论语》《诗经》《道德经》……

    再往后,文学从统治者和祭祀中下放到文人手中。

    于是,唐诗、宋词成为了文学主流。

    不再严肃,文人拿它来取悦自己,抒发骚情。普通老百姓依旧没有参与度,只有附和的份儿。

    到了元朝,汉儒势微,文人当不了官了,只能靠文字来混饭吃,于是放下身段取悦权贵富人。

    就有了元曲。

    元曲其实就是戏曲剧本儿,普通老百姓依旧没参与度,没钱你看什么戏呢?

    到了明朝,进一步下放,话本开始盛行,也就是。

    当今存世的古典,包括四大名著,大多出于明朝。不光富人能看,识字的普通人家也有看的资格,可依旧不是穷人消费得起的。

    到了大清就不提了,别说文学了,对于华夏文字、历史都是一场灾难,堪称退步。

    齐磊尤其不喜欢清朝,可能有人认为他狭隘,满人也是中国人。

    不是!!

    齐磊对满族没有任何偏见,甚至清朝做的很多被后人诟病的事,齐磊也认为是正常的王朝统治手段罢了,没什么可批评的。

    他不喜欢,或者骂,主要是因为乾隆那老小子。

    这么说吧,如果选出对华夏文明史危害最大的皇帝,乾隆不是第一,也能进前三。

    就因为,他修了一个…四库全书!

    说是修书,其实是毁书。

    四库全书收录了近3500种图书,小八万册,加起来八亿字。

    可是,谁知道他毁了多少?

    华夏两三千年累积下来的文化瑰宝,毁掉的数量,比起收录的数量只多不少。

    让他砍了一大半儿。

    这么说吧,明朝灭亡之后,所有的官方文件、政令、纪要都保存完好。

    那是最权威的明史,世界历史之中保存最完整的官方记录。

    到了乾隆手里,一把火焚烧百万。

    只要是不利于统治的,全烧!

    以至于,后世对明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