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位面的“巨嘴鸟”在原本“野马”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首先是强化了装甲防护,修改了机型,强化了气动性能,并换装了两台涡桨-3丁型发动机,单台功率提升到000千瓦(68马力)。因为采用各种太空新型材料,虽然魔改之后的装甲增强,空重反而下降到了300公斤,但是载弹量却提升到了4500公斤,而且防御力大幅度上升,最大时速提升到750公里,成为了一款非常优秀的前线轻型攻击机,当然它的载弹量已经达到了中型轰炸机的标准。

    至于为什么不用单发飞机的原因,就是到了二战这个时代,各国的防空火力都大幅度增强,面对密集得韭菜似的高炮,单发飞机的生存能力实在堪忧,特别是对于经常需要低空或超低空攻击的攻击机,更是危险。这也是现在直-10“虎甲”这种专业武直在目前中国陆军中装备很少的原因,在密密麻麻的防空火炮面前,武直的生存率实在太感人了。

    所以现在陆航的攻击机都是双发的。海航现在依旧保留的强-5“原鸮”攻击机是单发飞机,但也已经不参与对舰或对地任务,而是专用于反潜,对于反潜飞机来说,这种问题并不存在,潜艇上可没有那么恐怖的防空火力。

    “巨嘴鸟”和“雷鸟”形成了轻重搭配,构成了当前中国陆航的攻击主力。

    19号“巨嘴鸟”这次采用的是反要塞挂载,机翼内侧是枚“春雷”对地导弹,外侧是4枚500公斤级“雷石”滑翔炸弹,枚半穿甲燃烧弹和枚半穿甲爆破弹。这次的目标是一门隐藏在坚固工事内的榴弹炮,角度十分刁钻,如果没有地面引导,很难击中。

    轰炸仪立即把目标参数输送到一枚“雷石”的控制器中,启动脱离装置,炸弹下降后,立即弹开了折叠式弹翼,开始向目标俯冲而去。

    “巨嘴鸟”同时向龙若飞和3号引导组报告:“对1号目标发射成功,控制编码100……”同时把一串用于操纵这枚“雷石”的控制编码发往指挥机,转瞬间编码又通过战场数据链被转送到对应的引导员。

    引导员得到了信息,同时也在面前的屏幕上看到了飞奔而来的“雷石”滑翔炸弹,不久耳机中传来“哒、哒……”声,他启动了手中的激光照射器,一束带有编码脉冲的激光照在了一门工事中的榴弹炮射击口上。

    “轰……”

    转瞬间,500公斤的半穿甲高爆弹沿着这道激光束,准确的从射击口钻入工事,随后一团橘红色的火球腾空而起,巨大的爆轰声惊天动地,无数的混凝土块和钢铁残骸伴着人体水平飞得满天都是,这门榴弹炮和炮兵全部灰飞烟灭,被炸成了渣渣。

    正在指挥攻击的熊家锋看到这一壮观的景象,大声欢呼:“陆航干得好!”

    “1号目标被摧毁。感谢陆航的兄弟们。”

    信息很快返回龙若飞这里,地面引导组的目标请求又陆续送到了,他和指挥组顿时忙碌起来。

    “团长,可以首先让巨嘴鸟攻击,因为它们的航程要短得多,可以先返航。”一名空管建议道。

    “好,可以这样,就安排巨嘴鸟先攻击,让雷鸟们先等着……”

    “7号目标,一枚春雷,11-095方格,快,快!是防空导弹……”地面引导组的呼叫十分急迫。

    三秒钟后,一枚“春雷”对地导弹从一架“巨嘴鸟”机翼下投掷下去,在急骤下滑中很快被加速到超音速,在8000米的高度冲压式发动机点火启动,随即在弹翼的作用下改平加速,很快达到3马赫的高速,如同离弦怒箭直奔一处隐藏得很深的防空导弹阵地。

    “轰……”一声巨响,在地面引导员的激光照射器指引下,“春雷”准确的击中了这处隐藏得很奇葩的防空导弹阵地。这一部美制的“青铜骑士”防空导弹,连同周围设施和人员被300公斤的高爆战斗部一起化为灰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