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成了十八英寸口径,最大的变化还是在于它的舰体。因为本位面的巴拿马运河船闸在一战期间被扩建加宽了,从以前的33。53米宽、12。55米深,扩大到了72米宽,24米深。所以美国就不用因为巴拿马运河的宽度和深度头疼了,他们本位面的依阿华级也就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因此依阿华级原始型的排水量就涨到了6万3千吨,舰体宽度放大到了39米,和大和级差不多。

    本位面的依阿华级也是一波三折,它原本是一战后期设计的,用于对抗德国的俾斯麦级,后来因为战争提前结束,又加上西班牙流感肆虐,建造就暂停了。等到西班牙流感过去,海军假日又开始了,于是刚刚铺好龙骨的四艘依阿华级就被拆除。

    后来1936年卖给苏联的两艘,就是依阿华级的改进版。美国一边赚到钱了,一边也趁机积累了经验,等到1935年海军假日快要结束的时候,因为德奥合并造成的吨位争议,再加上苏联那四艘超级战列舰的刺激,使得各国都不想继续华盛顿条约。于是美国佬就趁这个机会耍了个花招。他们在1936年6月宣称要上马四艘条约型战列舰,用于取代舰龄超过18年的四艘加利福利亚级老式超无畏舰,实际上却是进行了再次设计的新依阿华级。

    等到1937年1月1日,海军假日正式结束,英国因为担心西班牙内战会引发世界大战,就掀起了造舰竞赛,以吸引各大列强注意力。各国在氪金大建,扬基佬就马上就原形毕露,宣布了自己大建的新依阿华级。

    也就是说,其实现在的依阿华级从首次设计到完工,中间足足折腾了23年,期间图纸大改了两次,可谓是建造周期最长的军舰了。但是这么久的时间也不是白费的,他们有着充分的时间来完善自己的设计,加上苏联自愿来当小白鼠,给美国练手,这一级战列舰的设计是非常成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缺陷。

    新依阿华级拥有九门mark–2型18英寸48倍径主,六万八千吨标准排水量,31节航速,20000海里的续航力,性能极为均衡。美国佬对这级战列舰也非常的满意,认为是继纽约级(伏羲级)之后的又一款“标准战列舰”。他们预计用这一款战列舰来取代以前的那些所有的老式战列舰,于是一口气就计划大建一打,十二艘!

    现在这四艘依阿华级是和日本的大和级差不多同时完工的,都是还在进行海试,没有正式服役的新舰。现在为了给自己撑场子,双方也顾不得这这么多了,没服役的一样顶上来。

    “该死的米国鬼畜!”在日本海军的总旗舰大和号的舰桥上,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栗田健男海军大将一幅羡慕嫉妒恨的语气,看到对面那四艘耀武扬威的依阿华级,他脸上的表情就跟吃了一泡大便一样。

    “米国的国力太强了,这还只是他们不到一半的力量……”第一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将,也是满脸的阴郁。“不过,幸好我们的航空母舰占有优势……”

    和原时空不一样的是,日本的航母要比美国发展得更好,他们的翔鹤级可是四万吨级的大型航母(当时自称三万五,玩秤了),不但各项性能比原时空的同名产品更好,数量更是达到四艘。而且还留下了改装的余量,到了条约结束后,他们马上学中国就把四艘翔鹤级装上了装甲飞行甲板,排水量上升到四万八千吨。

    翔鹤级的玩秤还算好的,大凤级就玩得更狠了,完全就是丧心病狂。原本按照华盛顿条约,日本是能够开建三艘标排45000吨级的航母,但是大凤级的实际标排排水量却是六万吨!整整超了三分之一!日本人很狡猾的在“装甲”上面做了文章,他们报称的时候,是没有一点儿装甲的裸奔航母,这排水量虽然也超了,但并不多,在大伙都玩秤的背景下,也不太引人注意。

    但这还不算,他们却造了四艘!第四艘赤凤号居然是以大型高速集装箱货轮的名义建造的。他们利用条约快到期的空子,打了个擦边球,在1936年3月开工,等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