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也只是卖给小弟们,并没有向苏联出售。

    中国可以卖给他们的是三种外销型战斗机,广飞的FC-3“乌楸”、成飞的FC-4“黄雀”和鄂飞的FC-5“画眉”。“乌鸦”外形类似于原时空的P-36“寇蒂斯之鹰”,“黄雀”外形类似原时空的“飓风”,“画眉”外形类似原时空的P-39“飞蛇”。这三种外销型号的发动机都比较弱,只有800千瓦级,而歼-4的发动机是1000千瓦级别的。

    苏联得到的歼-4和歼-5,也是机缘巧合。白俄是中国的小弟,他们的空军当然可以买歼-4,前几年他们就从中国进口了一批“啄木鸟”战斗机,不过他们毕竟倒霉的是,在1928年11月的一次巡逻飞行中,一个飞行员喝高了,把飞机稀里糊涂的开到苏联去了。而这傻鸟在着陆后都还没发现不对,直到被苏联卫兵绑起来才回过味来。于是苏联人就得到了一架完整的,性能不打折的“啄木鸟”战斗机。

    歼-5的获取就更有毛子的风格,他们的情报人员策反了一个波斯的海航飞行员,该飞行员在1929年1月一次里海巡逻任务中,趁机驾驶一架歼-5投奔了红色毛熊。

    这两架飞机对于苏联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了。啄木鸟和贼鸥虽然在中国已经是过时淘汰的飞机,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却是相当优秀的战斗机。两种1000千瓦级别的发动机放在世界上也是先进发动机,当时的苏联根本造不出来。

    拿到这两种飞机后,苏联如获至宝,立即组建了专家组,把这两架飞机大卸八块进行逆向测绘,至于另外三种中国的外销型号战斗机,他们自然也全部进行了分析。当然这种山寨行为也不止是苏联在搞,凡是有些想法的列强,都会想方设法搞几架样品回去分析。

    苏联获得飞机的渠道也不仅仅是在中国和人革联国家,他们还利用西方国家中的共有主义者和亲苏派,从那些国家搞到了不少干货,从图纸资料、零部件到整机都有。还不止是飞机相关的,其他的技术也有,比如从波西米亚的斯柯达公司、德国的莱茵金属等地方搞到了先进的冶金技术和生产工业。

    苏联的专家也是相当优秀的,虽然在革命时期和红白歌会的那几年流失了不少,但剩下的那些也相当给力。最重要的是,一战后的德国和法国革命失败后,共有超过30万德共法共的人员及家属逃亡到苏联,其中就有相当数量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这些人的到来对于苏联的技术提升具有极大的推动力。

    苏联的技术人员把到手的各国飞机都研究了个透,在把这些东西融会贯通之后,苏联的飞机设计和制造的能力都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比如1000千瓦级别发动机就可以自制了,而且可靠性还过得去,而且他们现在又在此基础上开发1100千瓦级的发动机了,这点儿就比日本强多了。

    他们现在的伊-16战斗机,图-1攻击机和特勃-3重型轰炸机和历史上的同名货色完全不同,本位面的伊-16模样有点像原时空的拉-5,当然发动机要差点儿。

    图-1攻击机是一种双发飞机,样子则有些类似中国的歼-6“雀鹰”,或者原时空的P-38。但是很明显,苏联人的想法不同,他们觉得这种布局更适合作为攻击机。其性能要比伊尔-2更强些,可以携带一吨炸弹,航程1100公里,而且还有不弱的战斗能力。

    特勃-3重型轰炸机的样子就比较特别,找不到和它外形很近似的飞机,这是一种双垂尾,上单翼的四发重型轰炸机,性能和原时空的B-17差不多,最大载弹量6吨,最大航速470公里,巡航速度270公里,航程3300公里。

    ………………………………………………………………

    史大林高兴了一会儿,突然表情一暗,说道:“不过,中国人现在的战斗机已经换成更先进的歼七、歼八和歼九了,我们的伊-16还是比不上这几种飞机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