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都很高。

    当然这一次文德嗣是有准备的,他也不想在闹笑话了,既然时代不一样,那么就按这个时代的规矩办好了。于是,几乎被遗忘的“家养大师”们,这次总算再次进入文总的视野。文总就成立了“公祭炎黄筹备委员会”,让中宣部部长章炳麟抓总,负责这次公祭的准备工作和仪式安排以及期间的主持,又把文史院的那帮“家养大师”们丢给他,让他安排任务,这个任命可把章疯子高兴坏了。章炳麟虽然是位坚定的革命者,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很传统的文人,对于这一类事情,那是太喜欢了。

    当今年准备进行政府公祭的消息传出后,就连那些“野生大师”也心动了,哪怕他们开始都嘲笑过文德嗣的第一次公祭“狗屁不通”,但看他们现在的样子,就好像那些风凉话不是他们自己说的一样,一个个都想方设法往筹委会里钻,积极得很。

    别看这些“大师”们一个个表现得高贵冷艳的,一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样子。但实际上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仅仅是“五斗米”的分量不够,而不是他们不会折腰。当你把“五斗米”提升到了“五石”、“五十石”、“五百石”甚至“五千石”的时候,这些人的腰就会变得跟面条一样了。

    如果这些人去于一些具体基层工作,那就是“五斗米”了,他们是瞧不上的,其实是他们不会于,也于不了。他们想的是走“终南捷径”,靠着嘴炮被老大三顾茅庐,一朝得掌大权。

    这次公祭的筹备对这些人来说,就是一次露脸的好机会。他们知道文德嗣极度重视理工科人才,但遇到这种事情,文总最喜欢的那些科学家、工程师们就排不上用场了,还得靠他们这些“文人大师”才行。现在有机会“帮助”一下缺乏礼仪素养的文总,那好处是说不完的,说不定一下子就被重用了呢。

    对于文总来说,这些人虽然不值得重用,但也不是完全没用,至少在这些事情上可以帮些忙,让自己省心。于是他就指示章疯子,那些民间“大师”愿意来帮忙的就让他们来好了,你把好关就是。

    由于有了很多“家养大师”和“野生大师”的加入,这次公祭仪式就组织得相当好,和第一次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新中国政府不差钱,也舍得花钱,又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反正按文总的话说,就是:“不要怕花钱,给我搞好就行,一定要足够隆重。”。在充分的硬件条件下,“大师”们很多华丽的构想都被实现了。

    所以这次公祭活动,就被搞得像个盛大的节日,单单军队就出动了两个师,出任仪仗和群众演员。还从全国请来了几十个著名剧团以及上千名优秀艺人,排练了几个月,负责仪式上的文艺节目。场面华丽得让人瞠目结舌。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祭祀是完全依照传统礼仪,也就是说。除了一些警卫人员和工作人员,参与者全部都身着传统服装,也就是汉服。当年满清统治中国后,就试图完全消灭汉人的抵抗意识,一方面“留不留头”让汉人的型全部改成“金钱鼠尾”那种完全颠覆正常人审美观的奇葩型,另一方面又强行废止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汉服。

    在原时空因为清末之后就是几十年的战乱,命都快没了,再加上又连续被外国暴打,心气已经没了,哪里还有心思理会服装这种小问题。等到大图朝混一宇内之后,国际关系又极度紧张,随时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全国都在备战备荒,也没有心思搞这个。好不容易消停点了,一些不长眼的“大师”又不安分了,想夺权想上位,于是上面被迫开始“破四旧”,矫枉过正之下,凡是古代的东西都被当成“四旧”给破了。

    等到几十年后,国家终于强大了,社会也稳定了,生活也富裕了。到了这个时候,丰衣足食的人们才突然想到:哎呀卧槽,原来我们也是有传统服装的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装,难道我历史悠久的泱泱华夏反而没有了,这可不行,得恢复于是就搞起了“恢复汉服”的运动,不过这个时候已经因为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