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改良之后,在改进了底盘,折腾出来了差速器,滚动轴承之后,这量产马车大抵已可以实现大规模的生产了。

    当然,这时代的差速器和底盘以及滚动转轴终究还属于比较原始的形态,可应用于马车,却是完全足够了。

    对于马车,陈正泰是很上心的,毕竟,交通工具的改进,意味着路程的缩减,而且有利于未来对道路的改进!

    何况……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一辆马车终究还是涉及到了许多零件的整合,这比之生产较为单一的白盐、瓷器、茶叶、刀剑等物而言,马车的生产,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了木匠、皮匠、铁匠以及各种生产构件数十上百种之多。

    某种程度而言,这样的生产,才真正的开始勉强步入了工业初期的生产模式。

    这样的好处就在于,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出一大批管理、生产、研究改良的人员,最后从量变引发质变。

    宫里的二十辆马车,已经交付,都是精工打制的,浩浩荡荡的车队,已直接送入了宫中,这奇异的马车,自也是引起了许多的关注。

    此后……开始放出了风声,进行定制生产。

    马车自然是需要定制的,毕竟这玩意暂时是高端奢侈品,这车厢上,是不是要将你的名字和你家的阀阅雕刻上去,内里采用皮料还是其他料子,外头用什么漆,都可以商量着来。

    听闻是宫中御用之物,许多人都想试一试。

    毕竟皇帝都坐这个,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因而定制的人不少,有了订单,那么就剩下生产的问题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陈家却开始召集了家族之中重要的人,开启了一项让人瞠目结舌的计划。

    陈正泰在事先,就已将三叔公和自己的父亲陈继业叫了来先商量。

    这事儿太大了,哪怕现在是陈正泰当的家,可没有他们点头,获得他们的支持,只怕也难让陈家上下达成一致的。

    “铺轨道,从朔方铺到二皮沟?”三叔公竟有些发懵,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从这儿到朔方,可是上千里的路啊,正泰,你……吃错药啦?”

    陈继业坐着,努力的思索着陈正泰的话,他也觉得这有些是天方夜谭。

    “叔公,这些日子,我一直都在思索着这件事,原本……最好的方法,是河运,可细细想来,若是挖掘运河,这工程过于浩大……”

    三叔公听到挖掘运河,脸都绿了……可等到陈正泰说工程过于浩大,脸色方才好了一些些,心里在说,还好,还好,总不至挖掘运河。这样一想,竟突然发现,陈正泰现在提的方案,也不至于如此难以接受了。

    陈正泰继续道:“可若是不挖掘运河,如何连同朔方呢,三叔公,朔方虽只是一座城市,可是……朔方表面上只是一座城,实际上,却是整个大草原的腹地,这么一个地方,若是能联通起来,未来的前景将有多大?既然没办法用运河,那么就不妨,铺设轨道。其实这件事,我早命人进行试验了,铺设的乃是木轨,用的是处理过的木料,镶嵌在路面上,而木轨需和车轮契合,如此一来,用上了特殊的车轮,加上这木轨,可将摩擦降至最低,可大大的提高运输的能力,我计算过,同样的车,若是在寻常的路面,若是可行一个时辰三十里的话,可若是在轨道上行驶,速度可提高至一倍以上,甚至更多。若是寻常的路面,运载人员的马车还好,可一旦想要运载沉重的货物,马是很难拉动的,可若是铺设了轨道,就完全不同了。”

    “这朔方想要壮大起来,将来便少不得要将源源不断的皮货和牛羊运来关中,而关中,也需将数不清的货物,送至朔方,只有互通有无,才可进而壮大朔方,壮大了朔方,也才可以以朔方为立足点,渗透辐射整个草原。”

    “木质的轨道,花费固然是高一些,可相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