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会经过调教的,绝不会出岔子,若是出了岔子,到时自然照价赔偿。这是互惠互利的事……”

    众人听着心里骇然。

    只是……李承乾说的话,确实击中了他们要害。

    二皮沟不比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人……很散漫,还处在田园牧歌似的社会形态之中,大家都穷,可因为花再多的气力,也没有什么产出,所以大家也都懒散,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的观念。

    可是二皮沟有许多的作坊,到处都在雇工,而对于东家和掌柜而言,固然他们会付出比其他地方更丰厚的薪水,可他们也不是做善事的,自然不会允许你四处走动,或者是干其他的闲杂事,无论是你在作坊里吃饭,乃至于是上茅厕,这时间都给你掐的死死的,绝不会让你有丝毫的时间。

    而对于许多求上进的人而言,他们除了上工,身心疲惫,却还需要读书,一天下来,这时间是片刻都耽误不得。

    现在李承乾所提供的这等代跑,某种程度而言,其实就是掐准了他们这个软肋。

    不只如此……确实还有吃饭的问题。家里做饭,价格总是低廉一些,外头吃的,就算再廉价,不但吃的未必一定满意,而且总会有不少的溢价。他们又不是富贵人家,有的是闲工夫,所谓的上酒楼,吃的是什么山珍海味。

    唐朝人本是吃两顿的,早上一顿,晚上一顿,中午呢,随便吃点东西打发。

    可很快,这个形态就被打破了。

    因为人们发现……上工之后……特别容易饥饿,毕竟经过大量的劳作,若是中午不吃丰盛一些,身体根本吃不消。

    这时就遇到了难题,清早若是让婆娘准备好饭菜,带去晌午吃,天冷时,吃着这生冷的食物容易坏肚子,天热时,饭菜又容易馊掉,到作坊附近去采买……价格难免昂贵,还未必吃的好。

    倘若真有人跑腿,这就完全不同了,婆娘们上午做好饭菜,放在食盒里,半个时辰之后送到大家手里,除非碰到极端的情况,这饭菜还能保持余温和生鲜的。

    这一下子……连邓健都打起了精神,许多贫寒的读书人更是一个个心里开始活动起来。

    倘若如此,可以省多少事?

    “只是你这跑腿……需多少钱?”有人问出了一件许多人最想问的事!

    李承乾乐了:“放心,价格自是能让大家接受的,送书贵一些,起步是一文,再根据距离长短添加,譬如那住兴唐坊的,只怕需五文钱了。”

    能读书的人……当然不要客气,价格要高,他们多少是出得起一些钱的。

    李承乾又接着道:“可若是送餐食,价格就会低一些了,只要距离不是过于偏远,一次三文钱,各位,三文钱现在可是半个蒸饼都买不到的啊,而外头,想要吃上可口的饭菜,没有二十文可下不来,这样算来,让婆娘在家里做,再花三文送到你的手上,这价格可就低廉多了。”

    众人心里开始盘算起来,三文钱……对于二皮沟的雇工们还真不算什么,现在一个月下来,谁不能挣个一贯钱一个月?

    若是一些手艺好的,或者是资历长的,便是两三贯也有可能。这点钱……还真是出得起的。

    只是……价格是不是太低了?

    于是便又有人问道:“你做这买卖,能挣钱?”

    “当然能。”李承乾露出了笑容,信誓旦旦地道:“就说送食吧,这送食,一个乞丐又不只送你一个,譬如六里外,有个陈氏钢铁作坊,那里可是招募了上千的雇工,就算有一百人要送食,我只需寻几个小乞丐在各个街坊将食盒收拢起来,然后找两个人找一个推车去送,这一趟,就是三百人的钱。不同的路线,我都已推敲过了,至于人力……也经过了缜密的计算,起初的时候……可能未必能盈利,可只要规模大起来,所有的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