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对肤施城、京兆城、鄜城、潼关和蒲津关进行大修,将城墙加高加固。

    李延庆的战略思路非常清晰,打造中心坚城,以宋军擅长的城池防御战来对阵金兵,避开金兵的骑兵优势,同时大量训练乡兵,提高乡兵自保能力,他在坐镇陕西路后,便将这一战略思路贯彻得十分彻底。

    目前延安府大概有人口三十万人,基本上都生活在府治肤施县周围五十里范围内,在三十万人中组建了八万联防乡兵,加强弓箭和长枪的训练。

    安平镇是延安府防御圈内最东面的一座大镇,距离肤施县约五十里,包括周围村民大约有三千人,安平镇训练了五百名联防乡兵,装备还算不错,身穿涂墨布甲,头戴范阳帽,每个士兵有一支长矛和一副弓箭,有的士兵还配备的自制短刀。

    布甲最早出现在唐朝,是用织法细密的布帛制成,但制作工艺并不简单,先刷了十几层土漆,再用油反复浸泡后晒干,它的坚韧程度不亚于皮甲,涂墨布甲一直是中原军队的装备防具,经历了唐朝和五代的大量制作,在京城军器监库房有大量积压,李延庆将至少五十万副布甲运到京兆府,重新刷漆后就能使用。

    警报早已发出,安平镇的百姓纷纷向肤施县撤离,只有五百联防乡兵留下,他们对附近的地形十分熟悉,并不畏惧金国骑兵。

    统领这五百名乡兵的主将是一员宋军部将,名叫郑平,鄜城人,是一个有着十几年军龄的老兵,几个月前因攻打踏割寨立功,才从押队升为部将。

    郑平得到的任务就是率领这支乡军骚扰金兵的后方,打击金兵的搜粮队。

    中午时分,五百名乡兵正蹲在一条山沟休息,头顶上忽然有哨兵大喊:“远处有情况!”

    正在打瞌睡的士兵们纷纷站起身,郑平奔上头顶的小山坡,向远处望去。

    只见远方白雪皑皑的原野里,一条粗壮的黑线正向这边疾速而来,从黑线的规模来判断,大约有三千人左右,看得出都是骑兵,再向后看,便没有更多大部队。

    队伍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清晰,郑平终于看清楚了,来的果然是金国骑兵,他立刻喝令道:“立刻放鸽信通知县城,发现了金兵先锋,约三千骑兵。”

    几只信鸽扑棱棱飞上天空,向肤施县方向飞去.......

    肤施县是延安府府治所在地,也是整个陕西路北部最大的县城,周长三十余里,在和西夏的长期战争中,肤施县一直是宋军的后勤重地,经营了近百年,肤施县经历三次重修,城墙变得高大坚固,尤其三十年的第三次重建中,引入清水河挖掘了护城河,使得肤施县也被宽阔的护城河包围。

    李延庆坐镇京兆府后,耗钱五十万贯,再一次对肤施县内部进行了改造修葺,在县城内修建了大量的难民房舍,目前肤施县城内几乎看不到豪门大户,延安府的大户人家都迁去了京兆,使得县城内基本上都是两间一户或者一间一户的小户人家,这种改造使肤施县从之前可容纳三十万人口,增加到了可容纳五十万人口。

    延安府之所以成为抗金的桥头堡,主要原因在秦晋之间的通道,黄河将秦晋之间隔开,从延安府以南便是著名的秦晋大峡谷,两岸都是高山,就算是冬天黄河结冰,军队也很难穿越这些险峻的山脉,只有在秦晋大峡谷的南部有一个缺口,便是著名的蒲津关,所以秦晋之前的交通往来要么走南部的蒲津关和潼关,要么就走北面的延安府。

    延安府自然就成了金兵进入陕西路的北部重要通道,另外从地缘战略而言,金兵攻占了陕西路北部,就打破了目前宋夏之间的僵持状态,很容易产生变局。

    李延庆也是看透这一点,才以点带面,将宋军在陕西路北部的防御中心缩减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肤施县。

    宋军只要牢牢控制住这座城池,就像人身体上的恶性肿瘤,军事力量可以随时从这个点扩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