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到了后来,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转而沉浸在这文字之中。

    隐隐之间,杨彪的眼里竟有泪光闪烁。

    这文字,犹如忠义候在天有灵,犹如忠义候就在面前,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浑身尽是腐肉,衣上满是血迹,可是他泰然处之的坐着,徐徐的进行自述。

    音容笑貌,尽在眼前,他在自述时平静非常,完全忽视了牢房中的阴森和幽暗,亦不在乎,就在不久之前,所经历的一场严刑拷打,他似乎是孤独的,可是孤独的背后,却带着希望,带着对家国的无限向往,可是……他的身上,隐隐可以看到正气,这股生机蓬勃的浩然之气弥漫全身,于是,伤痛和孤独,俱都已经不重要了。

    有的,只是一种坚持,一种理念!

    还是那一句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

    杨彪的眼里模糊了,接着闭上了眼睛。

    可是在耳畔,却是童子稚嫩的声音:“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待这文章最后一句念出来,杨彪深吸一口气,才哽咽地道:“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好,好,好得很!”

    其他学士,都是沉浸其中。

    似乎这股浩然之气,历经了五百年,使他们也得到了传承,更被这文章所感染。

    陈义兴也忍不住吁了口气道:“妙哉!”

    这时,童子才道:“这是陈凯之的祭文。”

    终于,所有人走回了现实。

    一下子,全部明白了。

    祭文是有格式的,可不是你随意用什么文体都可以。

    “是陈凯之?”有人震撼道。

    便连杨彪也震撼起来:“如此说来,是文体导致的乱子?”

    “不,不是。”童子道:“是因为祭文念出之后,礼官又念了数遍,学宫的师生,都跟着咏诵……”

    呼…

    其实若不是杨彪克制,他也忍不住想要咏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