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朝廷再从容不迫的调赈灾粮去。

    可谁曾想到,居然……

    哎……不说也罢,那群该死的饿死鬼,人家三月的军粮,三千人的分量啊。

    李东阳无法想象,人怎么就饿到了这个地步。

    现在各部依旧还在喋喋不休的想着如何救人,今日,刘东阳又在宫中议论去了。

    当值的户部左侍郎柳新,在听闻宁波府来了奏报之后,心里想,果然,又是催命符一般,前来讨粮了,这宁波府已发了七封快报,无一例外,都是索要粮食,这一次,应当也不例外吧。

    一想到这个,他就头皮发麻。

    柳新命人取了奏报。

    打开。

    低头。

    一看。

    “臣宁波知府温艳生奏曰:宁波大旱,饿殍遍地,兹有镇国府备倭卫……”

    啥?

    柳新以为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

    不对吧。

    这算侮辱智商吗?

    他继续看下去,在灾……灾区百姓们在吃鱼……

    大黄鱼……

    煲汤起来,还很鲜嫩的那种。

    鱼鳔甚肥,奇鲜无比。

    放少许盐,便鱼香四溢。

    柳新吞了吞口水。

    这温艳生,上辈子是厨子吗?

    柳新一脸发懵,然后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一旁的书吏见柳侍郎如此,吓坏了:“柳公,怎么了?出了何事?”

    柳新抬眸,一脸恍惚:“吾读书万卷,遍览古今;为官三十载,宦海沉浮,什么世面不曾见过,吃过的盐,比人的米多,走过的桥,比人路多,说是见多识广,也不为过。可这奏疏,古怪啊,太怪了。这世上,可有鱼儿会长脚,能自己撞到渔网里去吗?否则,怎么可能……好端端的一个奏疏,怎么细细琢磨着,居然看着看着,有点儿祥瑞的味道呢?”

    “啥?”这一次,轮到书吏蒙圈了,他也不禁开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呼……

    柳新长出了一口气:“且不论这奏疏如何,还是赶紧送入宫中吧,这奏疏中的话,是真是假,自有圣裁!”

    柳新说着,又忍不住叹口气:“真是咄咄怪事啊。”

    下意识的吞了吞口水,那温艳生的文笔不错,他突然想吃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