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的精英,走到无路可走,突然开始互相串门了。”

    “100%同感。”李峥也振奋道,“凝聚态我本来以为是个多难的东西,结果学的时候我莫名其妙的顺利,现在想想就是学科大杂烩啊。”

    事实上,凝聚态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它的名字本身这么高大上。

    大约相当于“固体物理+材料学+物理化学+化学物理”。

    本质上还是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质。

    落实到应用上主要还是集中在材料方面。

    也许只是为了与那几个看上去很土的专业进行区分,才取了这么个高大帅气有物理味儿的名字。

    客观上来说,全世界搞物理的人,70%都在搞凝聚态。

    原因无它,这个有应用价值,好拿经费也容易出成果。

    同时,这个看上去“脏脏的”专业,最终也成为了大多数“志在统一场论的物理天才”的最终归宿。

    李峥和林逾静则相对更单纯一些,理论物理固然是圣杯,但他们也没有过于执迷,何况这种事执迷了也没有用。

    不知不觉,他们也都成为了“撒大网型选手”。

    这一路的氛围也从“感情磨合”瞬间过渡到“学习探讨”。

    谈起凝聚态,这就很快扯到其中最热门的“拓扑材料”方面了。

    如果凝聚态的概念常人还能勉强理解,那理解拓扑几乎是不可能了,它本身就是艰涩的高等数学概念。

    但身为坚持“费曼学习法”的李峥,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

    对他来说,吃透一个概念的终极标准是——

    能在50个字以内,解释给刘新。

    上至广义相对论,下至俄罗斯小学微积分。

    当然,基于刘新的知识结构,这类解释总是要忽略一些严谨性,用一些接地气的比喻。

    比如拓扑材料,翻译给刘新的话,就只能粗暴地成为“耐艹材料”了。

    所谓耐艹材料,就是你不管怎么扭曲它,撕扯它,冻它烫它电击它,它的性质都能完美如初,没有一丝改变。

    理论上,甚至你可以将它的原子排成一条一维直线,它的本质却可以依旧与最初无二。

    可以说是一种量子味儿很浓的宏观展现了。

    前沿就是这样,本来已经是材料学、物理、化学的多人运动了,然而精细到拓扑材料这里,就连量子物理也兴致勃勃参与了进来。

    ……

    雾山脚下的停车场,当李峥停稳车子的时候,已是大汗淋漓。

    并不是开车累,而是聊的爽。

    果然,学习才是最极致的享受。

    与学院里的人一起研究固然开心,但那个节奏还是太老年了,哪有跟静静碰撞香啊。

    同样,林逾静也重新体会到了高中时薄汗透轻衫的窒息感。

    大学之所以平淡而无聊……

    原来只是因为渣味儿不够!

    “果然啊……我们搞错了。”李峥关上发动机,振振点头,“男女朋友那一套去死吧……学习,我果然还是只想和你一起学习。”

    “唔!”林逾静坏到了失语状态,“别停,该说石墨烯超导了。”

    听到石墨烯这个词,李峥眉头一皱。

    “哦哈!”林逾静却是眉色一扬,“袁园第二?”

    “闭嘴……”

    “哈哈哈哈!”林逾静捂嘴狂笑,“袁园二世,袁园接班人,纯国产袁园……”

    “好玩么?”

    “特别好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