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就是菁华大学的情况了。”

    “所以,我接下来说的专业排名,只是我们蓟大内部的排名,其实拿出去大多数都是全国第一。”

    “首先,我们的第一梯队,是工商管理、哲学、数学、物理和英培。”

    “并不是说我们这几个专业的实力最强。”

    “而是实力最强的学生,更倾向于报考这几个专业。”

    “张小可的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但这几个专业必须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同学才有机会,建议慎重选择。”

    “对了,这几年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也逐渐挤进了第一梯队,还是那句话,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多快,关键是最优秀的人倾向于选择这个。”

    “第二梯队,是化学、经济学、生物及若干工科。”

    “不得不说,生化环材这个……确实没有那么大的人才出口,但在蓟大读下去必定还是有很多机会的,而且都是重大机会,比如史洋,还没读本就已经跟着周院长搞起有机了。”

    “第三梯队,是心理学、法学、新闻等文理兼收的专业,这些专业在文科排名很靠前,但对理科生来说,吸引力明显要差一些。”

    “第四梯队,医学院。”

    “相对于生化环材的就业压力,医生的工作强度和安全压力似乎更大一些。”

    “甚至有人这么说——能上蓟大和菁华的医学院,就不如别学医了吧……”

    “对于这个……我不方便发表意见,但作为想长寿的普通人,还是有参考性的吧。”

    “虽然医学处在最后一个梯队,但我们的医学院与菁华、协和相比,水平几乎完全相同。”

    “非要做比较的话,我们的临床水平是全国第一,菁华的科研水平是全国第一,协和比较平均,不过他们的经验实在是太丰富了,如果是爱好医学想见多识广解决各种神奇问题的话,我会更建议协和。”

    “嗯……”黄莺端详着二人道,“看得出来,你们对医学都没什么兴趣。”

    “哈。”张小可挠头笑道,“我要学医怕是要先被父母打死啦。”

    李峥则是摇了摇头:“学医救不了……”

    “好了,好了。”黄莺连忙喝止,“下面我先介绍一下英培,然后介绍张小可感兴趣的专业。”

    “在英培,你很难遇到学科冠军,但一定会有很多高考状元。”

    “很难遇到那种目标明确的天才,但可能会遇到很多奇思妙想的怪才。”

    “英培新任院长搞了很多改革,现在的氛围极其自由,选择空间极其丰富,项目与合作机会更是比比皆是。”

    “英培,可以最大程度的挖掘一个人的潜力,让一个人拥抱自由的未来。”

    “但其弊端也是存在的,因为英培的天然属性,他更多的时候在扮演一个学习启蒙的角色,为了维护其自由性,并没有强制的系统化专业教育,这也就意味着你头两年在学杂七杂八的东西,最终确定专业后,依然会进入某个专业与一开始就选择这个专业的人进行同场竞技。”

    “从长线上来说,我们认为经历过英培的学习后,学生会在未来的事业中爆发更多潜力,但至今仍然很难用数据印证这件事。”

    “同时,难免也会有一些人抱怨,认为自己在英培的经历纯粹是耽误了两年的时间。”

    “相信我,那是少数中的少数,对英培的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这都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妙,最具活力与动力的体验。”

    “不得不说的是,因为英培将在大二自由选择专业的制度,这些年出现了一批拿英培当跳板的人,因为考不上最理想的光明学院而选择英培。”

    “对于他们,英培同样尊重,并悉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