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要因为工作的事情打扰我,如果是喝酒、聊天、或者去什么派对,我当然是支持的。”

    “第三,工作时间不要偷懒,用每一分钟尽情工作,不要搞熬夜工作再白天补觉这种蠢事,我这里只要清醒的大脑和充沛的灵感,你觉得自己没有这两样东西就回家休息去。”

    “好,规矩说完了,下面是工作方针。”

    “我们人力有限,只做头部工作。”

    “既研究、挖掘出故障灵感与可靠线索。”

    “然后把这些东西抛给外面的人,他们自然会拼命做后续工作。”

    “我们则用这个时间去寻找下一个灵感。”

    “直至得到可靠结论,确定有效方案之前,我们维持这个工作循环。”

    “你们可能认为这样的方针对外面的人不公平,但我们毕竟算半个外行,灵感与跨学科视角才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发挥这个优势,而不是陷入冗杂工作的泥潭。”

    “所以,现在开始,找到你们的灵感,试着挖点东西出来。”

    杜松涛被二人呆看良久后,才又一挥手:“我说完了,去吧。”

    李峥有些迷糊地挠头:“没有任何具体的指示么?”

    “我不是指示过了么?”杜松涛点了点脑袋,“找到灵感,挖点东西出来,我们三个,无论谁有任何设想和发现,都随时讨论,有必要的话进行合作研究,不然就自由探索。”

    “收到了。”林逾静立刻起身,“一路人!”

    杜松涛笑着摆手:“记得六点下班啊,别逼我催。”

    说着到个,林逾静比研究火箭还要自信,而且满脸都是坚决:“保证分秒不差。”

    李峥则摇了摇头,起身嘟囔道:“我的思维不是灵感驱动的,还是去研究数据和算法了。”

    “随你,六点下班就好了。”

    “七点行么?吃个饭再走。”

    “不行。”

    “你为什么这么严格?”

    “就是这么严格。”

    “不就加个班么……”

    李峥悻悻回到了工位。

    迎接他的,是林逾静满脸的舒适。

    她脸上好像写着——终于有人能治你了!

    ……

    与杜松涛共事以来,工作节奏明显变飘了。

    没有压力,没有期限,偶尔谁有灵感就一起聊聊,不然就是各搞各的。

    这样混了两周后……

    果然没有任何进展!

    这中间李峥还请了三天假,去衡水拿了块生物金牌回来,全国第七的成绩,也创造了他参赛以来的最差战绩,连逼呼关于他的问题下面也充满了遗憾之情。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李峥的决心却并没有被杜松涛的工作风格消解,他依然坚持发挥自己的有限特长,希望用数学的方式,在试车数据中找到什么。

    如果不是出于机密要求,他早就会拿着数学模型去找解其纷之类的人讨教了。

    这个过程中他也试过与十一所的人再次合作,但对方的工作重心早已转移,手头的事情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不太可能再为李峥的课题投入更大的精力。

    与“空降师”的不温不火不同,YF-87团队的意见已经分成了激烈的两派。

    其一,更换材料,加强整个轴系。

    虽然无法确切地诊断病因,但既然故障现象是轴系断裂,那么加强这个薄弱环节自然是一条可行之路。

    这样的代价是发动机重量大幅增加,火箭有效载荷减少5%到15%,虽然不敢肯定100%解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