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这三个是他最大的经济来源,而盐场无疑最为可靠!

    而董平手下的练勇,则是他日后军官的摇篮。大雪山地广人稀,招募人手十分困难。富顺县则不同,光是这周围大量的制盐人口,招收千军万马都不在话下。

    途中,马撒依对蜀地的青山绿水是爱恋不已,不时四处张望,嘴里则是啧啧称赞,大赞自然之奇妙。

    一行人一大早就到了富顺县,众人从北城外的盐滩区进入,离开大半年之久,王斌想看看北郊区现在的样子。

    盐场的居住区就在盐场的对面,中间只是隔着一条宽阔的官道。当初,居住区只有一堆闲置许久的塌陷废屋。但如今放眼瞧去,当初的破屋已经都修葺完毕,而且在老房屋的周围,建起了一栋栋的新房。看来,经过一年的辛苦,这些外来的流民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已经开始置起业来。

    这个时代,遍地的绿色森林,木材并不昂贵。一家四五口人,除去吃喝,每月有两三两银子的固定收入,一年半载积累下来,差不多可以建一所简易的住宅了。

    沿着官道,琳琅满目的出现了许多的商铺,餐馆和酒楼。街道上面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种方言交织,显得非常的热闹兴旺,以至于王斌等人不得不下马步行。

    官道边到处都是小摊小贩,这些人叫卖着自己的货物,种类繁多。街道上不时有小孩互相玩耍,虽然衣衫破旧,但打扮得干干净净,和王斌在宜宾县所见,情况是完全不同。

    整个盐场已经被围墙完全包围了开来,站在官道上,王斌依然可以看到盐场里面的景象,人们忙忙碌碌,一片热火朝天的局面。

    胡杰不禁感慨道:“公子,此处可比一年前热闹多了!看样子,咱们的盐场发展的不错啊!”

    王斌点点头道:“只单单是一个盐场,就拉动了这么多人的就业! 人要吃穿用度,餐馆,酒楼,商铺这些东西就必不可少。盐要运出去,牛拉、车载、船运就必不可少,人们的就业机会就大大增加。这样下去,用不了两年,富顺县就会成为周围有名的富庶地区。”

    马撒依点头道:“这就叫一业带动百业,一业兴,百业兴! 想不到王大人竟然是家大业大的富家少爷,当真是失敬失敬!”

    众人来到盐场的大门前,这里已经是层层守卫,几个彪形大汉正在门口驻守站岗。看到王斌等人过来,一个黑衣劲装的年轻人上前阻拦道:“各位,实在对不起,这里是盐区,禁止进入,各位请回吧。”

    胡杰眼睛一瞪,刚想发火,王斌阻止道:“不要这样,他是尽他的本份,这样是对的。”

    王斌对门卫道:“这位兄弟,麻烦你叫一下忠叔或者王前出来,就说有老朋友来找他们,拜托了。”

    门卫看王斌一行人气势不凡,对王斌等人点点头道:“那好,请各位稍等,小的这就请王四公子出来。”

    门卫进去,很快,王前跑了出来,他远远的看到王斌,高兴的大声叫了起来:“三哥,怎么是你?你怎么回来了也不打个招呼,我好派人去接你!”

    门卫这才知道王斌是自己主家,慌忙上来道歉,王斌却严肃地对他说道:“毋须多礼,你做的非常好! 规矩就是规矩,任何人都要遵守规矩,人人平等!”

    回过头,王斌对弟弟道:“四弟,大半年不见,你可是变多了。这边的事情还都顺利吧?”

    王前已经和周围人打过了招呼,听到王斌问话,他赶紧回道:“三哥,现在盐场已经开了300多口井,有130多眼已经出盐了。现在这盐场的雇工已经上万,前来找活计的人依然是络绎不绝,人手没有问题,富顺已经成了周围的金梧桐了!”

    王斌点点头,一百多眼井,每年最少可以增加四五万两银子的收入,看来井盐这一块是走上正轨了。

    王斌仔细的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