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吏部有权可以用,五品以上,吏部报给宰相(内阁),由上面做决定。而清代的所有官员,第一步由吏部引见给皇帝,必须皇帝见了面以后,才能正式去上任,在大清朝,无论怎么样的小官,皇帝都引见,这无非表示全国用人之权都在皇帝手里。并不是皇帝看重这些官,却是皇帝拿这项制度来教训汉人,告诉你,这是皇家的权,你不见到皇帝的面,即使芝麻大的官,你也休想做!

    祭祀完毕,叙州府知府交代了几句就走了,郑大虎热情的接待了黄斌,郑大虎以前是郑蛟麟的贴身家丁,是郑蛟麟的大力提拔,他才能当上这个守备。郑大虎知道王斌是郑蛟麟的眼前红人,郑蛟麟又交代了他要照顾好王斌,所以他早就安排好了一切,虽然没有正式任命文书,不过也不影响,他就等着王斌过来上任了。

    郑大虎交代手下的人带着张直和王斌的家丁去办入籍手续,王斌的任职文书还要等郑蛟麟到了成都以后才能补办过来,还要送到兵部备案,他亲自陪同王斌去了宝屏上任,等到了宝屏安排好以后,要走的时候,王斌私下塞给了郑大虎五十两银子,郑大虎交代他好好干,有什么事情找他,就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等到了汛地营地的时候,王斌还以为走错了地方,就和后世周星星香港出差,看到“丽晶大宾馆”而不是“丽晶酒店”时的表情一样,王斌手里的行李也一下掉在了地上,后面的家丁们脸上也都全是失望之色,张直看着王斌的表情,拍了拍他的肩膀,自己和家丁们先走了进去。

    等所有人都进去了,王斌才回过神来。感情这郑大虎早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所以死活也不愿意自己邀他留下来吃饭,因为实在是太寒酸了,太寒碜了!

    王斌都有些后悔自己的决定了,自己总共送了*,郑蛟麟和郑大虎250两银子,自己不就合着是一个250呀!

    宝屏只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小镇,王斌负责的七个小汛的营地,就设在这里,但平时营地里面没有多少人,大家都分散在七个汛地各自值守,就是王斌要带的50人,大部分也都要分到最大的汛地,也就是老君山去驻扎,每个汛地都有自己住的临时营房,只有大事情发生的时候,所有的绿营士兵才到这里集合。

    王斌来到宝屏镇的营房里,营房也就是一个大校场,四周一些黄土夯成的房子,看起来就像后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的厢房,墙皮斑驳,残破不堪。

    王斌来到自己的房间,虽然破旧,却还干净,和后世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宅院差不多,王斌放下行李,转身出了营房。

    张直和家丁们已经在院子中间等候,王斌走了过去,张直在两个绿营士兵的陪同下,大声叫喊,招呼营房里面的士兵出来集合。由于现在是承平时期,缺乏紧迫感,一个个绿营官兵都是懒洋洋的,看到王斌到来,才慢悠悠的穿衣戴帽,一个接一个的从营房里面出来报到。

    王斌看着眼前的这些绿营官兵,连后世的民兵都不如,就这还是郑大虎为了王斌,临时调走了50名老弱病残剩下的,怪不得吴三桂起事以后,势如破竹,都是这些怂货,不被打的屁滚尿流,落花流水才怪呢!

    加上自己的50人,王斌手下现在有216人。由于今天是新把总上任,所有的人都到齐了,总共是166人左右。

    王斌让自己的家丁排成一队,其余的166人排成一队。

    家丁前后左右,一个整齐的方阵,像豆腐块一样方方正正,他们一个个标枪一样,挺胸抬头,肃然木立。

    再看这100多绿营兵,除了少数的看着还有些样子,其余的一个个抄着手,斜着腿,歪着头,哪像个军人,简直就是集市上逛街的一群农民!

    唯一的好处,这里面的大多数人还都是年轻人,而且不少都是二十岁左右。年纪大的在几十年的四川兵乱中死的差不多了。不过也好,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

    下面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