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不可泄露,到时候你便自知,也会大吃一惊!”

    忽然,徐紫云兴奋地指着码头道:“来了,来了,先生来了,大家都来了!”说完率先跑出了酒楼,直向码头而去。

    顾炎武和陈维崧也是急匆匆地跟了出去,王斌摇摇头,跟在后面,几个卫士紧紧跟上。

    一艘大船靠在码头边,两个老者站在船头,一个六旬左右,眉目清秀,另外一人五旬左右,颧骨突出,体型高瘦,双目炯炯有神。二人均是一袭布衣,正在指挥自己的下人搬卸东西。

    几十个人衣着朴素的男男女女,以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居多,正在把一些箱子搬上岸来,岸边堆起来了一大堆,看来所带物件不少。

    徐紫云跑到了船边,一边挥手,一边大声道:“先生,先生,我是曼殊,我在这里!”

    两位老者抬起头来,看到过来的徐紫云和顾炎武几人,惊喜之色都是溢于言表。

    二人马上下船,迎上前来,两位老者一左一右,抓住了顾炎武的衣袖,眼角湿润,年老些的哽咽道:“亭林兄,好……久不见!”

    顾炎武也是感慨万千,连声道:“好好,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二位贤弟,顾某心里欣喜的很呀!”

    陈维菘和徐紫云也上前,二人深施一礼,陈维菘道:“几年不见,辟疆先生一向可好。”

    徐紫云哽咽道:“先生看起来憔悴多了!”

    那个被唤作辟疆的老者看到陈维菘和徐紫云二人,也是感动之情尽显,连声道:“其年,曼殊,今日能见到你二人,也算是上天眷顾,可喜可贺啊!”

    顾炎武拉着二人过来,对躲在人后的王斌道:“天助,我给你引见一下,这两位都是老夫的挚友。这位是冒襄冒辟疆,这位是刘体仁刘公勇,二位贤弟,这就是我给你们提过的王斌王天助了!”

    二人惊讶地看了看王斌,不禁有些诧异,大概是想不到王斌竟然如此年轻!

    刘体仁叹道:“享誉四川的王天助竟然只是一弱冠少年,真是让人感叹,年华易老,光阴似箭呀!”

    冒襄也摇头道:“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英雄出少年,不是这样的人物,怎能写出这般的奇篇! 王天助,果然不枉了顾亭林和黄梨州的一番苦心啊!”

    王斌看着眼前的二人,一时也有些目瞪口呆,张口结舌。这历史名人扎堆而来,难道自己真的是“霸气侧漏”、一呼而天下应的“天命所归”?

    眼前这位五旬左右的老者刘体仁刘公勇,乃是历史上满清顺治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因其个性耿直,仗侠执义,官运注定难久,在被调任史部郎中后不过三年,便辞官归里、隐居田园。

    刘体仁为官三年,常与海内诸名贤为文酒会,论文赋诗。“诸名贤”者是指王士桢、汪琬、顾炎武、黄黎洲等文人侠士。辞官归里后,刘体仁咏诗作画,创作丰盛,诗画并茂,“凡一笔出,四方人竞传诵之”。刘体仁除诗画外,还精于鉴别,长于鼓瑟,多才多艺。

    至于这位六旬老者,在华夏史上大名鼎鼎,乃是后世传送的风流才子冒襄冒辟疆,而最广为传颂的就是他与“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了。

    冒襄生于巨富豪门,锦衣玉食,钟鸣鼎食,乃明末清初的文学大家,复社重要成员,一生著述丰富。明亡后冒襄逃亡南下,僮仆被杀,家产被洗劫一空。晚年穷困潦倒,身居草房,靠卖字维生,“茅椽蓬牖,瓦灶绳床。

    冒襄生性风流,与十多位女子有过情爱关系。年轻时他流连于南京与苏州的风月场所,深受秦淮女子的追慕。冒襄曾与陈圆圆私定终身,金陵科考时住在李香君家,明亡后与董小宛隐居如皋水绘园。董小宛逝后,吴蕊仙又为其遁入佛门,冒辟疆则为她在冒家修尼庵居住。

    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