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看到张炫几人,微微点头,算是打招呼,待看到后面的张玉贞时,不由得愣了一下,此女长得也太红颜祸水了些,乍一看都是夺人心魄!

    白潜不得不又介绍了一下,“这位是张炫先生,乃是朝鲜国有名的“译商”! 这位是他的公子张希载,这是她的侄女张玉贞。各位,这就是咱们刚才一直谈论的王大人。”

    几人相互见了礼,轮到张玉贞时,她红了半边脸,施礼道:“小女子见过王大人。”

    一股少女的幽香直冲鼻腔,王斌慌忙道:“姑娘坐下说话。”

    也难怪王斌如此。这女子长腿蜂腰,皮肤白嫩,柔的像一团水一样,瞬间把人融化。国色天香,让人自惭形愧。

    几人重新坐下,王斌开口道:“几位和白兄从京城而来,可知京师现在情况如何?”

    白潜点头道:“大人可能有所不知,自靖南王耿精忠上书自请撤藩以来,八月份,平西王吴三桂也上书自请撤藩,在京城里掀起了狂澜巨浪。具体的情况就由张兄一一告知。 ”

    王斌和顾炎武对望一眼,均是暗自吐了一口气,吴三桂终于上书撤藩了。

    张炫接着道:“王大人,顾先生,情况确实如此! 吴三桂的奏折一到京师,立即在满清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各人反应不一。众所周知,满清大臣对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意见基本一致,同意对其撤藩。 但对平西王吴三桂,满清内部的意见却是颇为不一,可以说争吵得相当激烈!”

    张炫看了一眼侄女,点了点头,张玉贞接着说道:“满清的大学士图海和大臣索额图都是反对撤藩,生怕这样会激起吴三桂方面的不满,以至于后患无穷。但兵部尚书纳兰明珠,刑部尚书莫洛等大臣却一致主张对云南撤藩。”

    “鞑子皇帝玄烨却丝毫不顾朝中反对派大臣的意见,吴三桂上书撤藩,鞑子皇帝是求之不得,他自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朱笔一挥,这诏书就下达了。”

    张玉贞吐词清楚,汉话流利,不愧是“译商”家族出现的人物。王斌也是惊艳不已,这女子虽未长成,已经是明艳动人,可谓倾国倾城,当真有一股祸国殃民的内媚。

    王斌按下心头的惊诧,张玉贞轻启朱唇,一五一十的说了下去。

    就在张炫等人离开京城前,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8月15日,康熙选派礼部右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萨达礼为钦差,专程前往云南处理撤藩事宜,康熙特赐自己所配宝刀各一口给二人,以示自己对吴藩的重视。

    另外,康熙派户部尚书梁清标往广东,吏部右侍郎陈一炳往福建各自经办撤藩事宜。

    折尔肯,萨达礼没有走几天,康熙即命户部郎中席兰泰,兵部郎中党务礼,户部员外郎萨穆哈前往贵州,操办吴藩搬迁时所需夫役船只,人马粮草等物。

    看来,年轻的皇帝对自己非常自信。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便拿下了大权奸鳌拜,而后独掌朝政大权。如今,皇帝已经过了20岁了,若此时还不撤除三藩,恢复台湾,以去这些大清的心腹之患,更待何时,帝威又何在?

    这位羽翼已丰的满清酋长,已经急不可待,梦想着做他的“千古一帝”了。

    突然,张玉贞抬起了一双妙目,看着眼前的王斌,轻声问道:“鞑子皇帝下令撤藩,不知王大人怎么看?”

    王斌避开了张玉贞的眼神,暗叹此女明艳不可方物,自己也是个俗人。

    王斌思考了一下,沉声道:“吴三桂必反,三藩必乱,天下英雄必择机而动,也不知朝鲜李氏,到时何去何从?”

    张玉贞毫无避讳,一双秋水一般的眼眸盯着王斌道:“若是吴三桂起兵反抗鞑子,拥立明室后人,再造大明,朝鲜与兵助伐,义理之所不忍为。若以厉害言之,鞑子势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