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间,王斌脑子里有了一个奇特的想法,或许可以这样,使人醍醐灌顶,心胸开阔。

    第二日,三更时分,校场里就响起了急促的竹哨声,睡梦中的少年一个个被士兵粗鲁的敲打着,叫起了床,然后手忙脚乱的穿上衣服,迅速地在校场中间集合。

    少年们出来的时候,校场院子里已经亮起了许多火把,外面远处却是黑幽幽的一片静寂,只能隐约的看到校场的围墙以及墙边树木的黑影。

    王斌一身短打,正在院子里练拳,一招一式,虎虎生风,腾挪闪转,刚劲有力,不要说少年们,就连旁边的军官、士兵们,一个个也看得心醉神迷,不由得大声喝彩,鼓起掌来。

    王斌一套拳打完,脸不红,气不喘,对着眼前观看的少年们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希望你们以后都好好训练,强健身体,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现在,大家跟我一起,跑步上山,咱们今日去观一观日出!”

    少年们有人大声道:“禀告大人,你以后可否教我们练拳?”

    王斌点头道:“虽说战场上是千军万马的熬斗,但个人的武技也是重要! 只要你们好好训练,有了底子,能吃苦耐劳,本官一定亲自教你们!”

    少年们一阵欢呼,一行人除了营地,嘴里唱着那首历史上著名的从军歌,向着远处的群山而去。

    “手持钢刀九十九, 杀尽胡儿方罢手。我本堂堂男子汉, 何为鞑虏作马牛。壮士饮尽碗中酒, 千里征途不回头。金鼓齐鸣万众吼, 不破黄龙誓不休。”少年们的歌声远远地在旷野中飘荡,声震林岳,远远地传了出去。

    约有半个时辰,众人全部都到了山下,竟无一人拉下。王斌暗暗称赞,看来训练的结果不错,去芜存菁,剩下的都是本质善良的良家子。众人在家丁们的带头下,向山上爬去。

    等到了山顶的平坡,已经是五更时分,众人互相搀扶,都登上了山顶。上千人,把山顶站的密密麻麻,众少年叽叽喳喳,恢复了几分少年人的本色。

    王斌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指着东方天际的方向说道:“同学们,看起来今天的天气不错,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初夏的日出,换换心情。”

    众人都是坐下,一起呆在王斌的身后,望着东方。失足少年自觉的排列整齐,并没有人大声喧哗。

    对于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青少年来说,一两个月前,他们还只是街头流浪的乞丐、小偷,居无定所、饥寒交迫,像路边无人理睬、人人都可以扔块石头的野狗一样,可谁知道,他们现在,却站在这矮山之巅,和守备大人一起,要看这东方的日出。

    每个人心中所想都不尽相同,但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些期待,新鲜的皮肤,清洁的身体,崭新干净的衣服,他们心里也许心存疑惑,但此刻许多人的心里,对未来的世界有了几分希望。

    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登高望远,心胸开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像现在,他们于高山之巅,在等待日出时,也是在等待希望!

    军官们本来还觉得王斌此举有些矫情,等到了在山之巅,凝望东方,这才感觉心胸开阔、豪情满怀,有人不自禁的吟起那首«少年中国说»来。

    “红衣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大人为了这些少年,苦心可鉴,小人钦佩之至啊!”

    王斌也动情地大声应道:“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我华夏五千年文化,岂能被满清阉割! 华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