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之一的利润保守估计每年也要超过1000两,在这个年代可不是小数目。

    王斌从县衙出来,等回到家,天色已经黑了,他进了门,却发现王前,忠叔等人却还是在正堂等候,看来两人也是被王斌的“宏图大计”搞的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看到王斌进来,忠叔赶紧让了座,端上茶水,小心问道:“三少爷,听说你要把那些塞井,旧灶搞起来,你可一定要三思啊!这个事虽说利润大,但风险也大,咱们可是赔不起啊!”

    王斌道:“忠叔,回来了这些日子,你也看了盐井,盐灶的情况,你说说,恢复起来难吗?”

    忠叔为难地道:“恢复起来没有那么难!最起码有七成以上的井能淘理出来。这些乱兵在塞井的时候,大多数只是草草掩埋,堵塞了事,因此大多数都没有多少难度!关键的就是不知道盐的产量是多少,要是没盐,这样咱们就亏大了!”

    王斌点点头,作为后来人,他可是知道自流井的盐一直采到了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关于自流井井盐的民国电视剧他都看过几部,因此,他是从来不担心地下有没有盐的。

    王斌道:“盐一定是有的!而且产量不会小!目前富顺井盐的销量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云贵,陕甘,四川府,湖广,贵州都缺盐,供不应求。但是,因为井盐质量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井盐价格的升高,越来越多的人会涌入这个行业。”

    井盐也分许多等级,主要有青巴、白巴、灰白巴几种,以青巴或青白巴最好,洁白似雪,杂质极少,最受市面上欢迎。

    王斌道:“四川府现在井盐奇缺,四川本地的市面都是供不应求,更不用说其它省府的份额了。只要能让富顺县的盐井重新出盐,富顺县这一盘棋就活了。我们还可以继续探井,凿新井,扩大咱们的产量!我告诉大家,这地下一定是有盐的,所以,井盐大有可为!”

    几人精神一振,忠叔也道:“只要有盐就行,就是旧井淘不出来,咱们可以开凿新井!有了井灶,出了好盐,就不怕盐商的挑剔了!”

    几个忠仆也纷纷兴奋地说道:“要是这样的话,我们王家的井灶就可以早日全部开工了!”

    自归乡以来,这些下人也都时时刻刻都梦想着能重整旗鼓,回到王老太爷在世时王家井盐的盛况。

    王斌笑道:“大家放心吧。到时不仅仅是王家,这滩台区所有的旧井都要回复开工,到时一定让你忙得转都转不过来。”

    众人正说着,忽听门口想起了敲门声,王前出去开门,进来的却是张直和董平,王斌喜道:“我正打算明天去找你们,现在倒好,你们都来了,大伙一起商议一下。”

    董平道:“天助,今天你不在,我和张直准备了些粮食,十几口铁锅,准备给流民施粥。现在你回来了,那么明天我们就可以开始了。”

    这可是省了许多事情,人多力量大真是好!王斌道:“明天就可以开始施粥了,不但施粥,而且招工。你们两个不知道,我已经和刘叔父,也就是全哥的父亲谈好了合作的事宜,已经拿到了5000两银子,现在咱们可以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干一场了。”

    张直大喜道:“这可真是太好了!终于不用再为银子发愁了!”

    董平也是喜上眉梢,憧憬道:“终于可以为富顺的盐业,为这些流民做一些事情了!不过,咱们的加紧了,不然这些流民有可能被县里安排去其它的地方垦荒,到时人手就是问题了。”

    王斌一惊,连忙问道:“县里已经安排下去了吗?有没有具体的一些计划什么的?”

    董平道:“我是听我父亲讲的,这些流民都要入本籍,然后去荒废的田地拓荒。不过因为富顺县的荒地不多,加上又是产盐区,所以流民拓荒的问题很大。咱们要加紧了,不要让县里难做。”

    王斌点头道:“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