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刚要上前,旁边的独臂中年汉子挡住了他道:“够了,都是苦命人,就放他一马,反正他也活不了几天了。”

    钥匙开门声响起,牢房外的铁门被打开。两个狱卒一个提着木桶,一个挎着竹篮走了进来,已经到了吃早饭的时候。

    一个狱卒从竹篮里拿出一个个黑乎乎的窝窝团,一一塞到从铁栏杆里伸出的犯人手中,另一个狱卒把提着的木桶放在地上,用勺子舀出夹杂着蔬菜叶的米汤倒进一个个犯人手上的碗里。

    轮到戴梓时,狱卒叫了一下那个独臂汉子,指了指戴梓。独臂汉子拿起戴梓的碗,狱卒舀了一碗菜汤,又把窝窝团塞给独臂汉子的臂弯,低声道:“老九,照顾照顾他!”

    老九喝了口自己碗里的汤,咬了一口窝窝团,把窝窝团放下,走到戴梓身边,蹲下来用自己的独臂把戴梓扶起,看了看他,叹息道:“你说你,怎么会那么倔呢!快吃点东西吧,不让人受不了!”

    戴梓看了一眼独臂汉子,喘着气说道:“多谢兄台了!”戴梓费力地端起破碗,忍不住想吐,但还是强忍着喝了下去。

    一口气喝下去了半碗,戴梓觉得身上的力气恢复了一些,低声道:“兄台,我已经好多了,谢谢你了。”

    独臂汉子把戴梓扶好,戴梓靠在了墙上,抓着一个窝窝团啃了一下,窝窝团又硬又粗,戴梓觉得嗓子眼一阵裂痛,再也吃不下去。

    “听说你是写了反诗被抓进来的,是吗?”独臂汉子坐了下来,小声问道。

    戴梓看了看他,目光又目视前方,苦笑了一下,嘴里应道:“算是吧。”

    看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盯着自己手里的窝窝团,戴梓笑了笑,把两个窝窝团放在地上,指了指半大小子,又指了指窝窝团,半大小子爬了过来,拿走了窝窝团。

    不过这一次,牢房的老大并没有起身管这些事情,也许在他看来,两个黑窝窝团还不值得他出手。

    高典吏放了衙,来到南街的“周记银铺”,拿了一幅纯金的脚镯,看了看,脸上露出一丝平常难得看到的笑容,放在怀里,又用手拍了拍,回头往自己家里的方向走去。

    高典吏今年年过半百,两鬓已经有了一些斑白,做这仁和县的典吏却已多年。高典吏家中妻妾成群,唯一不足的是膝下只有一女。今年七月,高典吏最宠爱的六姨太终于诞下了一个幼子,也终于了了高典吏心里的一桩大事。

    想起老母终于不再唠叨没有孙子抱,再想起爱子可爱的样子,高典吏不由加快了脚步。

    回到家里,才知道原来老太太和六姨太带了爱子去灵隐寺祈福上香,高典吏只好自己在正堂坐下,下人奉上茶来,高典吏品着茶在家中等候。

    左等右等不见,高典吏有些焦急,眼看天色不早,正要亲自出门去找时,却听见门口有女人哭泣呐喊之声,伴随着“邦邦”的敲门之声,高典吏心烦意乱,下人打开府门,却见老母和六姨太哭哭啼啼,在一众丫鬟下人搀扶下跌跌撞撞奔了进来。

    高典吏一见大吃一惊,赶忙上前扶住老母,惊问道:“母亲,你这是怎么了?”

    高母看到儿子,又悲又痛,气打不到一起来,扬手就是一巴掌,打在高典吏的脸上,嘴里骂道:“你高老爷厉害啊!满县的人都知道你“高阎王”的大名!这下可好,自己的儿子被人给拐走了,这真是报应啊!”

    高典吏捂着脸,心里震惊,却不敢顶嘴,嘴里只说道:“都是孩儿的过错,让母亲大人受惊了!”

    再看六姨太,整个人都已经瘫在了地上,眼神呆滞,嘴里只是喃喃自语:“我的孩子,我的孩子。”

    高典吏唤过下人,下人哆哆嗦嗦地回答道:“老夫人和太太上完香后,六姨太带着小少爷去出恭,我们等不及,进去一看,才知道少爷被抢走了。六姨太和看守的两个家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