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兄弟,可住的实在是不怎么好呀!”王斌沉声问道。

    “公子,咱们建的窑太小,每天只能产2000斤左右。如果要增大产量的话,可能要建更多的烧窑。”李杰思考了一下道。

    “你傻呀! 建那么多土窑干什么?你问一下,这些人里面,有没有人以前烧过砖窑的,就让他们按照砖窑的样子,造一所大窑,专门用来生产土水泥。”王斌说道。

    土水泥虽然没有厚实的水泥强度那么好,但强度却要比同时代的其它建筑材料强。最重要的是它简单快速,原料随地随处都有,具有需要的强度,又能大规模使用,何乐而不为?

    用土水泥建造房子,最起码可以用几十年。自己现在银钱短缺,建造房屋又需要大量的银子。用土水泥代替,经济节省,造价远远比其他建筑材料便宜。

    学校,厂房,各种公共设施,哪一项不需要水泥! 这可是要为自己节省一大半银子啊!

    至于其中的钢筋,当然现在是没有。王斌提出了用竹子代替。

    后世解放时期,自主的钢铁工业几乎没有,百废俱兴,需要建设大量房屋建筑。曾在一段时期内,全国提倡过以竹筋代替钢筋浇注混凝土,当时,凡不很重要的或规模较小的工程,都可以普遍采用。

    王斌又不需要这种竹子钢筋用来负重,地铁自然是没有问题了。至于,修建房屋时,这种竹钢筋怎么捆扎,就交给下面的工匠们去解决吧。

    王斌对李杰道:“把石灰窑的事情安排下去后,你就抽身出来。你们以后的事情,主要还是带兵打仗。这些事情,交给其他的人就行。”

    等范誊从湖北回来,这三个人,王斌都准备委以重任。再加上张直,董平、马宇、温志伟、胡氏兄弟、孙氏兄弟、李破奴、黄小龙,自己有了十三罗汉,可以组织一支完整的足球队了。

    战争,打的是后勤,谁的后勤保障更好,更完善,谁获胜的机率就越大,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士兵将来用的是火铳,火炮,包括*等,根据战争的大小,需要火炮的数量,士兵配备多少弹药,准备多少干粮,这都是要详细计算的,相应地,储备多少弹药,枪支的数量,火炮的数量也要根据战时情况不断修改。目前自己队伍的分类非常模糊,各个兵种,各个部门都没有建立起来,兄弟们完全凭着热情和想当然做事。

    他们这些人,谁也没有打过大型的战争,只是从兵书上看到的一些皮毛。但是,现在就必须要把这些相应的机构都建立起来。军政和情报分开,情报是另外一条战线,有时候起着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也得由专人负责。

    技术上,必须要拨出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火器的研究,包括火铳,火炮,*,*等等。火器研发和练兵一样,也是目前的重中之重。还要建立起自己的*厂,这也是后勤保障的一部分,和士兵的兵器铠甲等各种装备一样,都得由专人负责。

    将来还要有骑兵,水师,甚至是海军。士兵打探情况,追击需要骑兵,大规模战争需要更强大的火炮,火铳。将来若是顺长江东进,攻略江南,还要有水师。若大事可能,探索征服外围的世界,还要有海军。

    河谷的深处,已经建起了几所房屋。这些房屋都是山上的仓库重地,有士兵专门把守。

    *是*,一间单独建起的仓库,和其它库房分开。地处高地,周围的排水措施也十分健全。

    李固,范誊和李杰都已经在山上。王斌让三人负责后勤保障部的运转。这三人都不错,后勤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是只坐在库房里的库房管理员。

    李固专门负责*的制造。现在山上的硫磺生产基本不是问题,但大规模的战争还得从外购买。木炭也不难,唯独这硝石是个问题。

    范誊负责建立起队伍的军用品厂,包括被子,褥子,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