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音不轻不重恰好能让徐凤年听到,说了一句,“师妹,大奉王朝开国皇帝曾经给草原游牧之主写过一封信,说‘蓟州以北以西,引弓之地受令于你’。而‘蓟州以南以东,冠带之室由朕制之,万民耕织,臣主相安,俱无暴虐’。”

    那年轻女子嗓音轻柔,“师兄,你不是刚入北凉境内就说过了吗?”

    在前方的徐凤年笑道:“这是说给我这个蓟州以西的北凉蛮子听的。”

    与徐凤年并驾齐驱的老人闻之会心一笑,“小兄弟好肚量。”

    徐凤年玩笑道:“也是给一点一点熬出来的,否则早给憋出内伤了。”

    那个叫冲和的年轻人明显就憋出重伤了。

    徐凤年突然说道:“与前辈相熟的那个洪骠,可是如今新近当上了胭脂重骑军副将的洪骠?”

    老人犹豫了一下,点头道:“正是此人。”

    徐凤年笑道:“那前辈在都护府那边交接了路引,得重新南下一段路程,去重冢那边才能找到洪将军,到时候我请人帮前辈带路,否则还真不一定见得着洪将军。倒不是我们北凉小心眼,实在是洪将军如今的位置很特殊,莫说是前辈你们,就是很多北凉边军实权将领,也不是随便就能看到那支重骑兵的。”

    然后老人和徐凤年相视一笑,不言中。

    接下来两人就聊起了中原江湖的趣闻,老人见多识广,也健谈,说起了徽山当下如日中天的光景,说起那胭脂评文武评和将相评,更是压抑不住的眉飞色舞,“以小兄弟的眼光肯定知道这次把将相评放在末尾的用意,其中-将评囊括了离阳北莽和你们北凉,相评则只评离阳,这恐怕是自大奉王朝灭亡后最有分量的一次评点了。将评十人不分高低先后,离阳有四人,陈芝豹,曹长卿,顾剑棠,卢升象。北莽有三人,董卓,柳珪,杨元赞。你们北凉则有燕文鸾,褚禄山和顾大祖。将评末尾又额外评点了谢西陲、寇江淮、拓拔气韵、种檀、宋笠等人。”

    徐凤年打趣道:“袁左宗竟然没上榜,我有点不服气啊。”

    那个年轻剑客兴许是跟徐凤年天生相冲,又情不自禁跑出来抬杠,“你们北凉还不知足啊,将评有三人,如果加上单骑入蜀的陈芝豹,那就是四个,都快占据半壁江山了。加上武评又有那个年轻藩王跻身四大宗师之一,还有那个突然冒出来的徐偃兵。至于相评,又有出身北凉的少保陈望和孙寅同时登评上榜,与殷茂春这种名臣公卿并列,你们北凉还想怎样?”

    徐凤年老神在在笑道:“所以说啊,我们北凉水土不错,不仅仅是出蛮子,也能出那种力挽狂澜经世济民的文人。”

    那个哥们顿时又内伤了。

    戴着帏帽的女子悄悄掩嘴一笑。

    老人感慨道:“这么多年,老夫一直对一件事匪夷所思,以北凉的人力物力,如何支撑得起战力冠绝两国的三十万边关铁骑。”

    徐凤年轻声道:“为了与北莽抗衡,离阳军马号称八十万,尤胜大奉王朝鼎盛时期,半在两辽半北凉。”

    不知为何,师徒四人听到这句话后,满眼是那单调荒凉的西北风光,没来由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心思。

    临近怀阳关时,徐凤年问道:“前辈,如果不是你们认识在北凉担任将军的洪骠,还会来北凉吗?”

    老人愣了愣,坦然道:“当然不会。”

    徐凤年轻轻点了点头,脸色并无变化。

    但是老人很快笑道:“不过自徐骁死后,‘不义春秋’那笔糊涂账也就算告一段落了,相信不止是老夫大这么个半截身子在黄土里的糟老头子,这么想,很多老一辈人也是如此。自从那个姓徐的年轻人在太-安城说过那句话后,只要不是当年有着直接关联血海深仇的人,更多的外人,很多心结也就解开了。进入北凉后,老夫也听说了许多事情,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