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匠人,如今那里已聚集了人丁三万七千余,筑城的筑城,建作坊的建作坊,噢。对啦,信王殿下也打算前去,先在那儿,开辟第一个屯田所,指导人开荒。”

    “这么多人现在物资消耗极大,好在它滨海,因而雇请了张三,让他专门派一大队的舰船,自登莱采购大量的物资,往来于旅顺和登莱一线,因此,现在物资倒也供应的上。再有皇太极也带了建奴人在那设立了一个卫所,臣父给了他们银子,雇请他们做一些苦工”

    天启皇帝颔首,不禁感慨道:“有银子,万事都容易,没银子,事事都难。无论是持家还是治国,都是一样的道理。哎,现在江南如此,而中原和关中又是流寇遍地,剿不胜剿,真令人灰心。

    张静一想了想,道:“陛下,臣还是觉得,如今天下糜烂,百姓从贼,皆因为是饥饿所致。这百姓饥饿,又因无地可耕,让百姓无地可耕,他们自然从贼,给百姓地耕,则他们即为顺民,顺民与贼寇,其实不过是一线之间,而这一线也只在陛下一念之间而已。”

    顿了一下,他接着道:“新政推广,辽东要起示范的作用,不妨若是拿住了流民和流寇,就送辽东吧。”

    天启皇帝听罢,皱眉起来,犹豫地道:“他们做贼久了,尽都凶顽,难道你不担心送去了辽东将那辽东也祸乱了?”

    天启皇帝这话绝不是空穴来风的,其实这两年,各省剿贼无数,而招抚的贼寇也是不少,这些招抚来的贼寇,往往用不了多久,又返身去做贼,继续杀官。

    地方府县的奏报里,都认为这些人已经无可救药,冥顽不灵,已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

    因此许多人提倡的方针是,穷追猛打,赶尽杀绝。

    天启皇帝的案头上的奏本,就有着无数反复的流寇事例。

    张静一显然并没有给吓着,依旧坚持道:“送去辽东,臣来处置。”

    天启皇帝吁了口气,只好道:“既如此,朕下旨便是。”

    不多久,天启皇帝便命司礼监下了一个条子。

    此时,内阁里的气氛与以往显然有些不同。

    李国没了,剩余的三个内阁大学士,都颇有几分震颤。

    毕竟前几日,那李国还与大家同朝为臣,谈笑风生。

    哪怕黄立极和孙承宗未必认同李国,此时也不禁唏嘘人生无常。

    不过接下来司礼监连续送来了两道陛下的条子,却也引发了大学士们的注意。

    黄立极率先道:“令周部堂入江南,那么部务谁来处置呢?”

    孙承宗道:“只好让吏部左侍郎代领其职了。”

    黄立极点点头:“陛下命周部堂督师江南,事先没有征兆,却不知有何用心。”

    孙承宗若有所思地道:“或许问题就出在李公的身上。”

    “你的意思是江南那边和李公有关?”

    孙承宗微笑道:“不好说,也不要乱说,只是猜测而已。”

    刘鸿训这时道:“这第二个条子,让人生虑。押解各地讨来的流寇,押送辽东,这会不会”

    说着,刘鸿训露出了明显的忧心之色。

    黄立极也皱眉,忍不住道:“这又是谁的主意?”

    孙承宗想也不想就道:“一定是张静一主动请命,如若不然,陛下断然不会下此旨意。”

    黄立极苦笑起来,道:“这几年,也不是没有招抚过,可效果嘛哎这些流寇,一旦战败,便要乞降,而见着了机会,便立即杀官又反,反反复复,极少见有人真心愿洗心革面的!”

    “朝廷招抚的手段,都用尽了,却不见有人幡然悔悟,由此可见,这些都是混世魔王。这招抚之策,在他们身上全然无用,这张静一还要将这些人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