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京城这边,张静一依旧还是每隔几日要去东林军校的。

    军校现如今,两支教导队被调去了封丘。

    剩下的除了一支教导队,便是一个特别行动教导队了。

    当然,在这里也招募了许多教员,教员什么稀奇古怪的人都有。

    其中一个特殊的机构,便是研究所。

    招募的都是从各地来的匠人。

    甚至还有不少从澳门赶来的佛郎机人。

    都是听说这里能发财,本着发财的心思来的。

    当然,这研究所距离学校有一段距离,在新区的一处偏远深山里。

    毕竟大家也不傻,当初的王恭厂爆炸,其实就是火药库爆炸,在京城里的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因而这么些家伙,是人憎狗嫌,但凡这些研究所的人出现,大家都是一副你不要过来的表情。

    所以,张静一只好换了一个招牌。

    从原来的火器研究所,将招牌重新摘下,变成了人文研究院。

    果然,效果很好,至少这些匠人们,不再遭受歧视了。

    大明最奇葩的地方在于,他除了军人和大夫是世袭,就连匠人也是世袭的。

    可更奇葩之处就在于,这些世袭的匠人,倒是颇有创造力,他们脑洞大开,瞎琢磨出来的各种火器,竟是五花八门。

    甚至可以说,后世几乎所有的火药武器,在明朝基本上都可以找到雏形。

    更让张静一觉得奇葩的是,这五花八门的火器,却往往因为工艺不过关,粗制滥造的问题,在军中反而没办法大规模的推广。

    说穿了,就是炸膛率太高,毕竟火药是用来伤敌的,不是自爆的。

    因而,张静一得出的结论是,在大明,至少火药这门学问而言,匠人们属于开创性过高,但是基础技艺问题难以解决。

    解决不了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确实是工艺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银子被贪墨,偷工减料严重。

    除此之外,还有使用火器的官军,其实也疏于管理和储藏,甚至没有专门的操练,这便导致,根本无法有效的发挥效能,平日的时候根本不去熟悉火器,等到战时再去抱佛脚,不出问题就怪了。

    针对这三个问题,张静一成立了这人文研究所。

    主要是从人文入手,用军校的资金,来解决一部分的资金的问题,而且在这里,也确保了不会出现贪渎的情况。

    另一方面,请了一些佛郎机的匠人,就是用来解决基础工艺问题的。

    在欧洲,战争非常频繁,各国林立,其实某种程度,这数百年来,整个欧洲都处在春秋战国的时代。

    因而,各国能否生存,完全取决于军事,谁能造出更精良的武器,更大的舰船,谁就能不断地壮大自己。

    总而言之,整个欧洲已经开始慢慢地从骑士战争,演变成了总体战阶段,战争变得更加的残酷,战争的后果越来越无法承受。

    因此,军工已经成了所有国家不可或缺的东西,甚至整个国家体制,都已开始向着这方面倾斜。

    张静一成立这个研究所的目的,就是让大明不至在这场竞争中落后。

    当然,针对这个时代的情况,张静一倒也按照他的预想,设计出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巡视完了军校,张静一便往往要回新县的县衙里办公,各坊各区的官长,都要向张静一汇报。

    不过今日,他却还需去一趟千户所。

    千户所里,一封详细到了极致的文牍送到了张静一的面前。

    这是那武长春从李永芳那儿弄来的。

    武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