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其身上清香。想想自己越见膨胀的欲望与野心,感受着这醉人的静谧与温馨,王翊心底突然变得难得的安宁起来。

    这大概就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吧!

    下午时辰,蔡府上下开始热闹起来,蔡邕要宴请宾客好友,阖府上下忙碌不断,连王翊也亲自于大门口,喜迎贵宾。至傍晚左右,天色渐暗,蔡府堂内已是灯火通明,高朋满座。

    自数年前流放出京,至如今重返雒阳,一晃便是六七年过去了。诸多好友,同僚,以及仰慕其名望的士族子弟,一并前来拜访,大堂上坐满了人。

    司空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前豫州刺史王允,还有袁绍袁术兄弟,曹操也在。在场的不是高官大臣,便是世家子弟。呼朋唤友,杯盏交错,气氛一时极为热烈。

    巧的是,曹操正好坐在王翊旁座,向王翊释放着善意,有些热切道:“王兄此番,进爵封侯,光宗耀祖,在下恭喜了。”

    王翊喝了口酒,恬然一笑:“孟德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日成就定比我这小小郎官远大!”

    曹操眼中掠过一丝惊讶,未曾想到,王翊竟然知道自己的逸事,稍稍摇头道:“王兄过谦了,少年封侯,已是难得。如今不过蛰伏以待,他朝定有王兄一飞冲天之日!”

    王翊哈哈轻笑一声,向曹操敬了一杯酒:“借孟德兄吉言,请!”二人相视一笑,一饮而尽。

    放下酒樽,王翊眼睑微垂,瞥了兴致正好的曹操。前番出征黄巾时,一度有趁机阴死曹操的机会,只是未有良机,错他而过。如今在雒阳,那更是难以成事,恐怕得日后到战场上见个生死了!

    堂内气氛热烈,酒至微熏,已有士子开始吟诗作对,以博蔡邕等人欢心,果然蔡邕等老朽抚须附掌,极为赞扬。

    曹操也在旁边听着众才子所作之词,倒是一脸享受,时而摇头附和。偏过头来问王翊:“王兄,诸位士子,文才如何?”

    王翊抿了口酒,并不接话,微微摇摇头,这些卖弄文笔之词,虽则华丽,然颇有无病呻吟之感,王翊自然没什么感觉。

    似是看到了王翊不以为意的姿态,有一年轻士子起身走向王翊,他这一动,顿时吸引一片目光,堂上顿时安静下来。

    其人步至王翊跟前,带着些得意道:“久闻王君侯乃蔡大家高足,文武双全,这武事吾等已知晓,不知这文事可否让在场诸位见识见识?”

    说完逼视着王翊,堂上诸人也都看向他,有期待,有蔑视,还有冷眼旁观。王翊先是一愣,而后心下明了,指着那士子不以为意地问身边的曹操道:“孟德兄,此乃何人?”

    曹操见气氛略显压抑,乐呵呵道:“这是河东卫氏嫡子,卫宪,卫仲道也。”王翊一听,面色顿时阴沉下来,前世便是这病秧子娶了蔡琰么!

    蔡邕见王翊不搭话,在上道:“翊儿,作诗也需要灵感,若是没有应景之词,便作罢吧。”蔡邕这是在给王翊一个台阶下,他确实没有见过王翊有表现出诗才,自是以为王翊作不出来。

    王翊谢过蔡邕好意,见到卫仲道一脸得意,讥讽地看着自己,眼中冷意阵阵。

    王翊确实不会作诗,但背几首前世诗作还是轻而易举的,对于这种送上来打脸的人,自不会拒绝他。

    嘴角挂着冷笑,看都不看卫仲道一眼,边喝酒边慢悠悠吟道:“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念一句,喝一口酒,士子风流气派做得十足。待念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时,全场一片热烈,满是对王翊此诗的赞扬。

    蔡邕与王允目光中洋溢着对王翊的赞许,不管卫仲道昏暗的脸色,曹操哈哈大赞道:“未曾料道,王兄竟有如此诗才,可是让吾等汗颜呀!”

    王翊心头暗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