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西方罗马国、大食国、波罗国、朱罗国、三佛齐国、占城国、真腊国等国使团入京!

    哈哈,这回可真是万国来朝!想要韬光养晦,看来也不行了!”

    武好文听到这话,不由得瞄了一眼蔡攸。如果天子不再韬光养晦,那么苏辙的左相可能就到头了。取而代之的,怕是蔡攸的父亲蔡京吧?

    可是蔡京真的能应付和契丹交恶开衅的局面吗?

    ……

    海州,郁州岛,云台学宫。

    六天前乘坐着“光明之神”号桨帆战船,一乘着贸易风,终于赶在大观二年的年末,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海州的纪忆,今日一身素色的儒服,登上了云台学宫所在的郁州岛。

    “忆之兄,李伯纪怎么没有回云台山?”

    在云台学宫的藏书楼,现任的提举京东商市公事苏适和纪忆寒暄了几句,就问起了李纲的去向。

    苏适也是昨天才回到海州的,纪忆抵达海州的时候,他正在板桥商市视察——板桥商市在密州,差不多就是后世青岛的地方,也属于京东市舶司管辖。在几年前买扑给了以海州吴家为首的商团经营。不过经营的不好,生意都被海州商市抢光了,吴家没有赚到什么,所以就想退出,把资源集中到南心岛商市去。

    苏适亲自跑去板桥商市,就是和吴家的新任家主吴延昭商量由界河商市商会入股板桥商市之事的。

    商量了一半,就得知纪忆已经回到了海州。于是立即乘坐快船返回。回到郁州岛后,却听云台学宫司业吕好问言及李纲和墨娘子都没有返回,而是留在了秀州的纪家庄园,因此才有一问。

    “纪伯兄和墨娘子准备在秀州翻译拉丁文、希腊文版的西学书籍。”纪忆笑道,“去了趟西方,某才知道这西人之学,同样是博大精深的……他们的典籍,也是浩如烟海。想要全部翻译成汉语,只怕得耗费多年的经历。所以李伯纪和墨娘子还准备在秀州开设一所拉丁语、希腊语学校,招收一批学生,将来好一起翻译研究那些典籍。”

    “原来如此。”苏适又看了看吕好问。

    吕好问笑道:“这样也好,咱们云台学宫这边,现在有了宛家两父子,还有亚海姆先生,所以可以开设一个教授大食语言的学院,负责翻译大食语言写成的典籍。”

    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似乎是无意间的安排,最后会造成实证学派的分裂和上海文理学宫的诞生——又是一所千年大学啦!而且是中国南方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同时也是儒家理性派的摇篮。

    而北方的两所云台学宫,则是儒学实证派的圣地。

    从云台学宫中分离出来的博士团,则渐渐演化成了儒家天理派。

    而墨娘子在秀州翻译拉丁文、希腊文典籍时写成的一本名叫《天理问答》的小册子,后来也成为了天理派从学派渐渐演变为教派的理论基础。

    另外,理学后来也从西方的哲学、宗教经典中吸收了许多养分。逐渐建立起了一个足可以自圆其说的哲学体系,将天人合一的理论,阐述得相当圆满。

    也就是说,实证派、理性派、天理派和理学派,都从纪忆带回的大批西方哲学、科学经典中吸收到了必要的养分,成长为了儒学的四个主流派别。

    不过纪忆这个时候也没有想到他从西方带回来的这些经典对于中华的儒学又多么重要,因为和他从西方带回来的黄金相比,那一堆羊皮书籍看上去实在有点不起眼了。

    “仲南兄,”纪忆没有再和苏适讨论李纲滞留在秀州的事情,而是话锋一转,说起了给赵佶上尊号的事儿,“这次和某一起来的有罗马教廷、罗马国、威尼斯共和国……”

    “等等,什么国?”苏适听到一个有点熟悉的名词。

    “共和国!”纪忆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