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路子越来越窄,前途也愈发渺茫,怎么不伤心呢?

    “这些读书人就是话多,又没封了他们晋升的路子,只是分个左右榜而已。”

    烧猪院的一间雅室之内,身着儒服,头扎方巾的官家赵佶低声嘀咕着。

    他此时正和武好古、高俅、潘孝庵三人一块儿喝酒吃肉呢。

    武好古是一天前才回到开封府的,本打算今天下午去崇政殿面君的,没想到高俅一大早就来了梨花别院,把他叫去大相国寺陪微服出宫的赵佶游玩了。

    赵佶这几日兴致很高,而让他高兴的源泉,就是已经被安置到琼林宫附近新建的军营中的骑士和猛士。赵大官家已经去看过他们了……好几千个猛男啊,让一心要建立盖世武功的赵佶看着都高兴。

    现在他都有点等不及要举行御前演武了,一想到契丹、党项、高丽、大理、安南,还有日本国的使臣瞧见大宋猛男时的表情,赵大官家就高兴的不行了。

    不过不和谐的杂音还是有一点的!

    总有一些不能理解赵佶雄才大略书呆子官员上疏反对御前演武和进士分榜(分左右榜),以及在国子监教授武艺。认为这么做违反了大宋重文轻武的祖制……

    不过圣君赵佶却毫不在乎,把一堆上疏丢在一旁,自己微服出宫,找武好古玩耍去了。

    哪知道,在大相国寺的烧猪院里面,又听到了一群措大在妄议朝政了。

    武好古笑着解释道:“小乙哥,朝廷的官职总是有限的,开了右榜进士后,书生们的路子终究要窄一点了,他们有怨言也不奇怪。”

    “这不是因为我朝的文官其实御不了武吗?”赵佶哼哼道,“出将入相古以有之,我朝恁多名相,有几个能临阵作战的?便是号称知兵的范仲淹、韩琦,也没有统帅大军临阵厮杀的本事啊!”

    呆在后方的城堡里面知兵是一回事儿,临阵指挥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宋朝一方面宣称以文御武,另一方面担任抚帅阃臣的文官又没有临阵指挥的能力,因此以文御武在战时是无法实行的。而且因为安抚使、转运使、兵马总管、一军正将还有监军的内官之间互相掣肘,权责不明,因此宋军作战时常常会出现不知道谁是主帅的情况。

    不像高丽人那里,倒是非常清楚的,就是文官宰执出任判兵马行营事。

    “小乙哥说得对,”潘孝庵在一旁乐呵呵附和道,“将来的右榜进士都是文武双全的,定能出将入相,为大宋开疆辟土的。”

    高俅也笑着:“其实也不必等到将来,眼下就有个好机会可以开疆辟土了。”

    “没错,眼下就有机会了。”武好古也满脸堆笑着说,“臣管了几年市舶司,已经发现海外有不少大岛,地域广阔,气候滋润,土著也少,也没有甚武力,是非常容易拿下的。”

    “海外……大岛?”

    赵佶、高俅、潘孝庵都是一愣。他们本以为武好古会提及河、湟二州,没想到他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潘孝庵摇摇头道:“我听人说海外大岛都是蛮荒之地,瘴痢丛生,中华之民根本没办法在岛上过日子啊!”

    “海外岛屿蛮荒,西北那边就不荒了?”武好古一笑,“一样是个荒地,去海外岛屿可比去西北容易多了……乘船出海,走个十天八天就能拿下一块地盘,花费也不甚多,而且最要紧的是往来方便,维持起来也便宜。”

    武好古当然是反对向西开拓的——现在的关中平原地力耗尽,亩产很低,根本不足以支持西军向西夏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就算能拿下河、湟二州,维持起来也很困难,不但不能获得税收,而且还要每年倒贴上大笔财富。

    所以在武好古看来,与其在西北方向上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财富,还不如在东南的海洋上用力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