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好古现在已经有资格加从五品遥郡官衔了,而一旦加上遥郡也就意味着进入了中级武官的行列,有资格担任一路统军了。

    “谢陛下厚恩。”武好古再一次起身道谢,然后又道,“陛下,臣还有一请。”

    “说吧。”赵佶笑吟吟地问。

    “臣日前在军器监挑选器械,发现大部分兵器都陈旧破烂,难以运用。”武好古斟酌着说,“臣只能让人挑些比较精新的卖给高丽人,但是军器监里面精新器械不多,也不能都给高丽人,所以明年就要给他们陈旧器械了。所以臣想在界河商市开个器械修造所,用来整修旧械。”

    “整修?”赵佶一愣,“怎么整修?”

    武好古笑了笑:“就是木杆烂了换根新的,箭杆折了也换根新的,铁器锈了磨一磨,甲胄的皮绳朽了也换新的,再刷点漆,上点油。能凑合着用就行了,总比没有的好吧?”

    “听着像以次充好啊,”赵佶笑着,“这是奸商做到事情吧?”

    “可不就是以次充好吗?臣真的要做奸商了。”武好古叹了口气,“不过军器监里面的兵器质量的确堪忧,想要好的也没有啊。”

    赵佶点点头,他也知道一些军器监武器不大堪用的事情。他想了想说:“昔日太祖在朝时,每隔十日就要亲自抽查兵器,难道朕也要这样做吗?”

    你就是这样做也没什么效果!武好古心说:赵匡胤打了一辈子仗,是能临阵冲锋的官家,兵器好坏他一眼就能看出来。赵佶哪儿来这种眼力?赵佶的眼力都在书画文玩和女人身上……

    “陛下,倒也不需要。”武好古道,“军器监、群牧监这些衙署不得力主要还是伎术官的问题。现在翰林四局中的书艺、图画就很好啊,待诏的水平比起国朝初年还是有所进步的。如果军器、群牧等监中也有高水平的伎术官,兵器和马匹的质量就不会那么差了。”

    “本朝文治的确鼎盛,”赵佶点头道,“而武略的确略逊于汉唐,在打造兵器和蓄养战马的本事也不如前朝。”

    这其实有市场导向的原因。宋朝书画文玩的价格高,市场大,自然能够吸引到足够的从业人员,精益求精,磨练技艺了。

    而宋朝的武器市场规模虽然不小,但是要求很低——因为经济条件较好的官员子弟、世家子弟和大地主的子弟几乎不会从军,对精品武器的需求也就少了。

    赵佶又道:“对了,你的老师苏东坡日前上了个《乞准民间办伎术书院疏》,好像就是说这事儿的。”他想了想,“要不就先办个打造兵器的书院试点则个,只是有人肯来读吗?”

    有没有人读的确是个问题,学而优则仕早就深入人心了。而工匠技艺自古也是口耳相传,极少有通过学校传授的。不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有没有人来读。

    武好古笑道:“有没有人肯来读是后话了,当下的问题是这种书院怎么开起来?要设立多少科目?课本要怎么编写?老师又要到哪里去请?要安排多少课堂教学和工场实习……需要摸索的东西太多了,若是没有个章法,就算朝廷鼓励,民间也不知道要如何开办,现在朝廷自己也开不了伎术书院,何况民间?

    所以臣就想在界河商市试办器械学堂和畜牧学堂,现在开个修械所也可以为开器械学堂的先行探路。”

    “修械所,器械学堂,畜牧学堂……”赵佶笑道,“大郎你的界河市舶司管的事情可真是越来越多了。”

    这话若是西军的那些将主听了,或许老心肝儿都要抖三抖了,可武好古却是浑然不当回事儿,只是笑道:“不管不行啊……现在高丽人和女真人就要开战了,一旦决出了海东霸主,接下去怕就是辽国的大难了!陛下要建盖世之武功,就得抓住机会。臣现在不做准备,将来如何为北伐大军输送器械、粮饷、战马和船只?

    打仗,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