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问要不要摆香案的意思,其实是问是不是“宣麻”了?他当然没有资格“宣麻”,但是现在苏辙和他在一起啊。苏辙是做过宰相的,是有资格“宣麻”的——哪怕不是做宰相,当个安抚使、转运使也算是“宣麻”了。

    而“宣麻”大诏照例是要摆香案跪接的。可惜不是宣麻,因此不必摆放香案。

    武好古连忙走上前去,从随身带着的招文袋里取出一张五十缗的私交子,笑吟吟递给了那个小武臣,还道了一声辛苦,又吩咐庄子里的仆人带这位进奏官去好生歇息。

    进奏官在宋朝的地位不高,都是开封禁军出身的杂品武臣充任,上升通道也不好,做到小使臣就到头了。俸禄虽然不低,但是在物价、房价高昂的开封府还是很拮据的。唯一能填补一下的,也就接旨或上奏官员的打赏。

    而武好古自己不是清官,也从来不以清官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对于各种陋规,也都是非常支持的——开封府房价那么贵,不让人家捞点怎么买房娶妻啊?

    他这边打发走了进奏院的小吏,那边米友仁已经把两封诏书递给苏东坡了。苏东坡先打开一封是给苏辙的,复官太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

    太中大夫是从四品的寄禄官,也就是个拿俸禄的级别。而凤翔上清太平宫是终南山的一个大道观。不过提举宫观(道观、佛寺)通常只是个名义,也是拿钱不干活,也不需要真的去所提举宫观的所在地上班,爱在哪儿眯着都行。一般来说,这个差遣是给退出政坛的高官挂名用的。

    也就是说,赵佶用一道诏书宣布了苏辙政治生涯的结束!

    “子由复了太中大夫,提举宫观。”苏轼叹了一声,把诏书给了身边的俏金娘,“去拿给子由看看吧。”

    然后他又展开了给自己的诏书,看了一眼,脸上顿时显出了惊喜。

    “老师,”武好古看到苏东坡的表情,忙问道,“可是朝廷委任您提举云台学宫了?”

    在拜入苏门的当天,武好古就差了心腹带着自己的“密折”去开封府了——他是皇帝的心腹,当然有资格递上密折了。

    不过他递出去的密折,现在应该还没到开封府呢,赵佶应该不会因为他的请求就把云台学宫给苏东坡。

    “并非是差遣,”苏东坡说,“复了龙图阁学士,朝散大夫。”

    龙图阁学士是馆阁职,并不是真的要苏东坡去开封府管龙图阁。而朝散大夫是个从五品的文官,比苏东坡上一次被贬之前的正六品朝奉郎还提了一级。

    很显然,这是赵佶要用苏东坡的前兆了!如果不是提举云台学宫,那也该有别的重任。

    “学生给老师道贺了。”

    武好古忙给苏东坡道了喜,他顿了顿又试探着说:“老师可在谢表中请个差遣?”

    复职升官后自然要上谢表,在上谢表时还可以求个差遣。请郡,或是请提举宫观都可以。

    武好古有此一问,是担心苏东坡又起了官场搏杀的心思,看不上云台学宫了。

    苏东坡也是老官僚了,自然知道皇帝并不是因为要大用自己才给“龙图阁学士,朝散大夫”的。赵佶如果真要大用苏家,就该给苏辙做个实职啊!苏辙比苏东坡年轻,身体也好得多,被贬之前的官职也大的多,不给当宰执也该给个安抚使、转运使吧?再不济,一州一府总要给吧?

    直接提举宫观,不就是一脚踢开了吗?

    苏东坡瞧了一眼自己新收的弟子,其实心里已经明白了。官家是看着他的面子上才给了龙图阁学士和朝奉大夫的……

    “还是请提举云台学宫吧。”苏东坡笑道,“老夫觉得此间甚好,也不必挪窝了。”

    “先生所请,官家必然应允。”武好古心中早就有了数目。他早就和赵佶商量过了,提举云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