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办好了本贯解文,而且还陪着他住进了张家将门在大名府的宅邸,今天还陪着他到了大名府的解场。

    看到自己的朋友一副悲壮的模样,张克公低声宽慰道:“进之,莫担心,大名府的解试没有多难,你一定能过的。

    对了,知大名府事的韩学士是旧党人物,所在策论中千万别喊打喊杀。”

    “明白,”范之进点了点头,“介仲兄勿忧,我这一科是定然能中的!”

    ……

    “喂喂,武举解场不在此地,你走错了。”

    范之文这个时候却被人拦在了郓州解场之外,因为他还抱着自己的黑云长剑呢!这模样不像个士子,倒似个剑客。

    考文举当然不能带宝剑了,就是考武举也不必带宝剑啊。因为宋朝的武举不考砍人的,连武官上战场时经常用到的马枪和远距离射箭都不考了。而连近距离的步射、骑射也一度不管是否射中靶子,只要能拉开一石一斗的步弓,兼马射七斗就算第一等了。要求是非常低的,连现在的武好古都能通过。

    直到绍圣四年(1097年)开始,宋朝的武举射箭才讲究要中靶——也不知道射不中的箭术有什么用?走火力覆盖的路线吗?但是也不考连珠射啊。

    当然了,不会用马枪,射箭也射不中的将帅也不等于不能打胜仗(这是司马光的观点),所以宋朝的武举主要还是考兵法和策问的。

    不过范之文扛把宝剑也就装个样子,他是不会武艺的,更不会去考武举。因为习武对义门农夫家族而言是很贵的,虽然现在不考马枪了,但是还是要考骑射的,而且还要射中目标!骑在奔跑的马背上不掉下来已经很难了,能勉强拉个弓已经是高手了,还要射中……

    不是天天玩骑马射箭玩到弓马娴熟的纨绔子弟,怎么可能射得中?

    所以绍圣四年的武举改革(射箭要射中)出来以后,倒是断了许多寒门书生通过武举上升的道路。

    还好考文举不用骑马射箭,要不然如范之文和范之进这样的寒门进士可就没机会通过科举入仕了。

    将黑云长剑交给了自己的一个仆人之后,范之文提着书箱,大步流星地向郓州解场之内走去。

    ……

    “崇义,好好考!先考个开封府解元,再来个天下大魁!”

    武好文此刻也站在开封府解场门,正准备迎接人生的“第三考”。

    没错,武好文正准备去考开封府的发解试!虽然他这个太学生是有免解资格的,但是他想考发解试还是可以的。

    和后世“包送生”令人羡慕的情况不同,宋人在考场上最讲公平。免解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哪怕是太学生免解。凭本事考出一个举人,才是男儿大丈夫所为。

    而武好文真的很能考,他的开封府府学生和国子监太学生都是考出来的……虽然他爹妈也没少通路子,但其实通不通路子都一样。因为武好文的文章是真好!文采飞扬,文字激昂,妥妥的大才子。

    对他这样才子来说,解场就是他表演的舞台!一考府学让他成为了家中的骄子;二考太学让他成为让人侧目的才子;现在是三考解场,成功是肯定的,现在的问题是能考第几名?

    若是能拿下开封府解元,不仅进士必中,而且还能在春闱大比之前“订下”韩忠彦的亲孙女。

    到那时可就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双喜临门啦!

    “阿爹,你放心!”武好文回过头,认真地对父亲武诚之道,“孩儿一定能考好的!

    今科孩儿一定能高中进士!”

    ……

    “这一回大比,第一甲总是要列名的!”

    自言自语说话的是纪忆,他现在已经坐在考场里面了,不过不是开封府解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