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也不知道东营姐怎么会喜欢上我的。”

    胡朔说:“你小子一定有什么秘密武器。”

    巴焘不屑道:“什么秘密武器!缘分呗。”

    林军又是一声长叹,说:“张永生你一毕业,是爱情事业双丰收,又是公务员,又是美女,我可是净身出户,什么也没有。”张永生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去了广西应聘做了一名警察,所以林军这么说。

    张永生说:“林哥,你就不要笑话我了,你不是常说嘛,有本事的不做官,给你到北京、上海做公务员估计你也不会做。”

    巴焘扳着指头说:“林老大我是最了解的,老师、公务员、医生、什么办公室职员大死他也不会干,干警察也嫌苦,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我准备混黑社会!”林军笑着说。

    毕业临近,大家忙着写毕业论文。

    林军学的是工商管理,这个写起来还凑合。林军平时偶尔也看一点书,但时间不会太多,所以笔上的功夫也还是有点,但很有限。但他的记忆力很好,看过的总一点印象,写起来也方便。

    林军因在日资企业呆过,就写了一篇题目为《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的论文:“美国和日本企业管理体制之间的差异一直是学者和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笔者个人认为,这两种管理模式形成和存在的根源在于两国不同的文化。由于两国的文化是不可移植的,因而两国的管理体制相互之间也是不可能移植的。沿用到中国,由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应该发展具有自己特殊的管理理论,而不是用西方的管理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实践,对美国也好日本也好,他们的企业文化固然有他们的优势,但是肯定是不能盲目照搬的。也有学者认为,不存在任何两种分裂的管理理论,世界各国的管理理论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日本的管理实践是在五六十年代学习美国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日本的管理体制不能说完全是由日本文化决定的,只能说是在本土文化优势的基础上融合了美国的管理经验,是美国模式的发展。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就好比我们现在的政治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从表面上,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西方社会的舶来品,中国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而建立了新的国家制度,这是似乎是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是割裂的,实则不然,马克思主义和儒家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君子治国”,而西方社会则是:“小人治国”…………

    日本企业重视专用知识的管理模式是与其发达的内部劳动力市场相关的。实际上,“几乎企业内部每一种工作都包含一定的专有技能,甚至连最简单的看守工作,只要熟悉工作场所的实际环境也能对这类工作有促进。熟悉操作设备的具体要领,对标准机械的日常运转显然也有重要的帮助。日本企业非常强调发展与公司相关联的专用知识。他们一般广泛采取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制度,让操作工人能够有机会了解销售部门的知识,而开发人员也能够了解生产部门的知识。工作轮换制度不仅使得员工与员工之间发展了相互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企业内部的横向沟通。另外一个方面,员工能够有更多机会发展多方面的技能,而这样的专用知识只是对本企业产生价值。当员工一旦离开该企业则专有知识的价值就会发生很大的缩水。当然,专有知识的发展是以企业完善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为保证。一方面这可以激励员工发展专用人力资本,通过企业内部的提升得到应有的报酬。另外,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不发达使得掌握企业专用知识的员工减少了流动的机会,降低了企业投资专有知识的风险。

    改革开放的初期,以专用知识和合作为特征的日本模式如日中天。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兴起,以通用知识和市场竞争为特征的美国模式日益占据上风。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一直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Boisot&Child(1996)认为,中国企业制度的改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