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田畴与鲜于银、鲜于辅部共有计五千军士,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好处在于他们了解这里的环境,有他们相助,便等于多长了几只眼睛,打起仗来,更有胜算了。

    待一番商议之后,贾诩和田畴商量出了一套对付公孙瓒的计策来,就此辽东之战开启。

    ...... ......

    与此同时,中原依然是战火硝烟,诸侯为们了自己的势力发展而在尽着全力。

    其中除了孙坚与袁术依然还在如火如荼的厮杀之外,便是以袁绍攻击河内的动作最为巨大了。

    弃幽州攻河内,这是袁绍的釜底抽薪之计。他不相信张超部能够很快就解决幽州的问题,借此机会,他攻击河内,为的就是可以起兜底之势,达到将张超部彻底包围之目地。

    就袁绍而言,幽州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一来是那里还有刘虞的余部与公孙瓒正在交锋,没有分出输赢,二来还有轲比能这样的强势外族在劫掠着当地的百姓,不夸张的说,现在的幽州是十室九空,百姓之数量十分的凋零,大面积的荒田无人开采,也无法去开采,谁也不能保证你的粮食一旦丰收之时,能到自己手中的还有多少。三来,袁绍己从幽州征得青壮年二十万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袁绍的目标在于中原,而非寒冷的北方。他甚至还想着,等着张超、公孙瓒、轲比能和刘虞的余部拼上一个鱼死网破之时,他正好可以座收渔翁之利了。

    而在此,过多的插手幽州之事,弄不好还会让几方有所忌惮,即是如此,倒不如先攻下了富饶的河内,最好可以将富庶的河东一起占了,如此一来,他便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在做起事情来经济上的支持就无需考虑太多了。

    如此种种之下,袁绍对于河内是势在必得。要说也不愧是四世三公出身,这一动手便是大手笔,竟然调动了足足二十万兵马便向着河内而来。其中以武将文丑为主,张合为辅,军师是沮授与田丰。

    二十万大军压向河内,使得太守王匡十分的慌张,倘若不是因为接到了曹操的密信,说其会在粮草和武器上进行支援的话,怕是他己然要不战而降了。

    整个河西的守军也不过就是三万人而己,以三万对二十万,巨大的实力差距,这使得王匡放弃了其它的城池,只是守住了河西的首府怀县,将所有的兵力全部屯集于此,做为抵抗袁绍大军之地。

    袁绍部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河内大部,兵临怀县城下。

    倘若是将河内拿下,这便等于占据了黄河以北,这对于连接司隶,甚至是进入河南之地都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对于,袁绍十分的重视,他的要求便是以最短的时间内拿下这里,趁着曹操正在整合青州兵,张超正在兵攻幽州之时,攻下河内,占据洛阳城。

    洛阳城,如今并无什么势力去把守,说到底,就是因为谁都知道,占了这里非旦没有什么好处,还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这里就成为了一个三不管地带,只是在名义上归曹操管辖而己,毕竟汉献帝就在他的手中。

    只是别人惧于曹操的影响力,袁绍确是不会去管那么多的,他的目标非是一般诸侯的割据一方,而是要统一全国,自然所有诸侯在他眼中,都是对手。

    袁绍无惧于压力,展开了对河内的攻击。王匡在得到了曹操物资上的供应之后,是据坚城而守,倒也打退了几次袁绍部的进攻,战争一时间进入到了焦和的状态。

    尽管有了曹操在物资上的支持,王匡本人亦没有多大的信心,他还希望可以得到其它人军事上和兵力上的支持。为此,他就将目光放在了并州军上。

    曹操之前就说了,只会支持粮草等军用物资,说到派兵是不可能的,他刚占据了青州不久,内部并不稳定,此时不易在与袁绍大战。这般一来,天下间能够距离自己如此之近,又敢于对袁绍说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