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山药各三两六钱,茯苓、甘草各三两,麦冬二两四……还有石斛一两二,这些,都用……细研了粉,加在黍米中煮粥……用,用来喂牛……”许是酒助了热症,让他咳声顿时急猛。

    项成刚看得有些急,忙将纸张折了收好,一把扶住他,“哥,我还是先背你回去,请个郎中瞧好了病……”

    “不!我不回去!”孙永航仍是一手挡开,瞧着他直问,“你可记清了?那是每日的行事……罢!你还是先回牛头山,把老菜头给找来……咳咳,这边,这边我让历名先顾着……”

    项成刚听得一惊,“你咋知道老菜头的?”项成刚不是笨人,话一问出口,他已猜到八分原委。想山上才多少钱,拿着人参喂牛的事,若不是有人支着钱,想老菜头也干不了。果然,就看见孙永航苦笑一声,然而神一晃,人已往边上歪下去。

    “哥!”项成刚连忙抢上去扶,“我背你去找郎中!”他一把将人撑到肩上,搀着就下楼。

    “成刚……送我回衙里就好!别回府!”孙永航只觉酒气与内热一齐往脑门上涌,神智都快不清了。

    “你衙里在哪?”

    “六部政事厅……兵部侍郎……”在这半年多里,他也借着相渊的势力,回复到原先的兵部侍郎。

    “行了!一定不送你回府!”

    任谁都以为孙永航这病稍养几日就当痊愈了,可谁知这一拖居然足足拖了一月有余,方才有些起色。那御医频频解释说孙永航身子骨本好,底子厚实,浅病时都看不出来,到真倒下时,已是重中之重,病去抽丝总是慢的。就是孙永航自己也未料这一病便真的病了那么久,久到项成刚也来看了他几回,但因忙着山上过年安置的事,只告诉了老菜头因家里的小儿媳年里要生了,一时抽不得时间,叫历名先管着,只待他孙子一出世,他就把人给带下来。

    骆垂绮也连着一月未听见有病愈的消息,心头多少也暗急了起来。然而正在这时,菁儿也莫名其妙地开始哭闹起来,连连哭闹了两个晚上,又时现脸颊紫胀,四肢抽搐。一时间,急坏了骆垂绮与溶月。

    然而此时老太太早已病瘫在床,口不能言。而那厢,因柔姬正待临盆,却屡有预痛、晕眩之症,况又孙永航仍在衙中病着,又兼之已近十一月底,年关将近,故那边正忙得焦头烂额,眼见是回影苑来的话,便都不甚搭理,只急得溶月跺脚痛恨,却又无法。

    骆垂绮见那边始终不得反应,早寒透了心,叫上溶月将自己素日的首饰全数叫她去当了,请个大夫来瞧瞧。

    然而垂绮素来不爱花俏,首饰也并不多,而溶月毕竟也不过一个闺中不识世情的丫鬟,哪里知晓当铺里的规矩,一盒子首饰去当,跑了几家,这价却是越当越低。最后,不过只得了十两,才哭着求了苍屏街上一位老大夫来瞧瞧。

    老大夫已上了年纪,有些昏聩,然而凭着多年的经验,仍说了些道道出来,问了几声,也都应上,便开口冲骆垂绮与溶月道:“这是小儿得了急惊风,又感于冬令的寒气,这才会抽搐、发热之症。无妨,喝几剂药就好了。”

    他说着,便到边上开药,方子也简单得很,一写着“龙齿二钱,丹砂、麝香五钱,铅霜三钱”末了又嘱咐道:“这些给研末,用金银葱白汤煎服,只要出汗,就包好了!”

    “多谢大夫!”两人道着谢送出,溶月便急急拿着方子去配药了。连夜煎汤,喂菁儿吃了,一时哭倒止了。

    两人见菁儿安睡,便俱是松了口气。

    然而却只好了两日,到第三日上,菁儿忽地牙关紧咬,小拳头也握得死紧,四肢又显抽搐之状。骆垂绮又惊又怕,溶月仍又将上回那老大夫给找了来。

    那老大夫又仔细瞧了几瞧,皱眉细想了想,又留下一副方子便走了。骆垂绮这回也有些不信,展开来看,“蝎梢、乌头尖七枚,生附子一分,丹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