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相国的长子样貌过于出众之故,她总觉方才渡来的一缕男子幽深气息不散,直往心底钻去。

    新帝并非嫡长这一支,同西走的孝文帝并无直接血缘关系,不过大相国选个小娃娃好操控罢了。而她母子身家性命,确确实实捏在那抹清俊身影手中,这的确是她需要仰仗的男人,太后默默想到,侧眸又暗瞥了晏清源一眼方款款离开。

    因晏清源豪饮,面上略显醉色,皇帝暗中观察了他半日,方问旁边内侍“大将军酒量如何”

    “回陛下,大将军千杯不醉,酒量好得很。”内侍笑应,皇帝点了点头“朕本欲赐大将军留宿宫中的。”内侍忙道“天大的恩典呀,陛下可要下旨”

    皇帝皱了皱眉“可是大将军不醉,朕怎么好说呢”

    眼见时辰已晚,皇帝该移驾,群臣也要散了,上头忽传下准大将军晏清源留宿的敕旨,众人转头便纷纷议论起来,晏清源一笑,起身谢旨,目光四下扫了一圈,婉拒道

    “臣不在的这段时日,听闻出了许多事,臣闻之,已是坐卧不安,还请陛下允许臣回府理事,为我主分忧。”

    “大将军到底是有什么事,到了要抗旨的田地初初凯旋,怎急于这一时”拂袖起身说话的是御史中尉晏慎,晏慎这一支,同大相国同出于渤海晏氏,却非大相国元从故旧,后来方一路追随。

    当初北方大乱,大相国起事,为拉拢晏慎一支,仅遣年仅十二岁的晏清源,独身拜会晏慎兄长,行子孙礼,自此连宗共图大业。倘论起辈分,晏慎当为晏清源叔祖,此刻半真不假地开起玩笑,晏清源便也一笑而过

    “为主分忧,当务之急。”

    言毕众目睽睽之下,当真拒了皇帝,带着一众分封受赏的副将浩浩荡荡出宫去了。

    大将军府邸不过就是座前朝旧殿,未多修葺。大相国坐镇晋阳,动辄与西边贺赖开战,军需皆出于邺城,晏清源这些年可谓就是父亲的后勤保障,这一回,亲自带兵打下淮南,也算彻底知晓粮草消耗之巨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如此一来,邺城诸事更显紧迫了。

    残雪尚未化尽,入了夜,道路两旁冻得结结实实,冷得扎脸。府前火光大炽,一行人正翘首以盼,等候大将军回府。

    晏清源刚翻身下马,就见平原公主迎了上来,两人彼此让了礼,晏清源方笑执她手“家中可都安好”平原公主八岁便下嫁于他,几是在他身边长大,性情贤淑,晏清源虽嫌她闷了些,两人之间,却也大略和睦,听她不紧不慢将这近一载间所发生的几样要事说清楚了,晏清源方笑着点头复对她施礼如仪

    “有劳公主,有公主在,臣高枕无忧矣。”

    公主见他当着下人面便调笑起来,微红了脸,忙请他移步暖阁,晏清源却是带着吏部郎崔俨一起回府的,便捏住她手低声道

    “我还有事,你先歇了不必等我。”

    东柏堂位处大将军府西南,离住宅有一段距离,晏清源换了常服坐定,崔俨即刻将一份名单递了上来。

    他垂眸快扫两遍,手腕一扬,名单便如黄叶一般飘飘摇摇掉到了地上。

    晏清源已冷了脸。

    “都是晏慎选出来的”

    崔俨应道“世子不在,他正好兴风作浪,这些人皆为其乡党,大将军,晏慎这是欲要结党营私,而且如今御史台里,也大半出自于他亲选。”

    偌大的冀州,晏慎一房的势力异常雄厚,部曲家兵无数,可谓河北一等豪右。晏清源扶额想了片刻“我明日上表,自会请奏陛下命他改选,”说着笑了,“我走将将一年,他好大的动静。”

    “大相国那四位老故交呢”晏清源沉吟一声,换了个舒服坐姿,早知大将军会问这一茬,崔俨随即又从袖管中取出一份帑簿,呈给晏清源,晏清源搭眼一翻,抬眸瞥了崔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