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向中国政斧提出申请,完全遵照中国法律进行科考援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受欢迎的,因此很顺利的在这一片海域展开了预定活动。

    吴屏东事后调查过麦克-布什这一次科考活动的全过程,甚至还专门写了一份内参,提交给国家文物部门以及农业部渔政部门,表示了对这次活动的强烈质疑。

    吴屏东并不是海洋科考学者,却是当代最出色的考古学者之一,他在十八世纪荷兰探险家吉姆-巴斯所撰写的航海曰志中找到这么一段记录——一七八八年,有一艘巨大的货船从中国福建的泉州港出发,驶往东南亚沿海各地。这艘大船长四十五米,宽八米,吃水有八百多吨。船上有一千多名乘客和船员,还有几十万件产自景德镇的瓷器压仓。这些瓷器精美异常,有各种花瓶、餐具等等。

    但这艘顺隆号船却在中沙群岛以西海域触礁沉没,八百余人葬身海底,只有不到三百人恰好被吉姆-巴斯乘坐的女王珍珠号救起。这位探险家得知这一消息,十年后又专门带船来到当年顺隆号的沉没之地,企图在海中打捞失落的“宝物”,但是水太深加上风高浪急,根本就没找到沉船的线索。

    吉姆-巴斯留下了这本航海曰志,还附了一张手绘的海图,所标记的沉船地点就是麦克-布什带领海洋科考队活动的中心区域。一九九五年十月,科学考察团还真的发现沉船了,麦克-布什随即资助潜水打捞工作,捞出了近二十万件瓷器,其中有不少还是完好无损的。

    而吴屏东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查证,认为顺隆号上所装载的瓷器远不止这么多件,当时也只打捞上一半而已,可是科考报告上却记载沉船上的物品基本已清理干净,已无继续打捞价值。所以吴屏东怀疑这里面有猫腻,写了一份内参报告,提醒有关部门注意此类所谓的科考行为。

    但是这一类事件要想调查清楚实在太困难了,海底深处的东西可不像地面上的发掘那么一目了然,再加上年代久远洋流变化复杂,古代记录可能也有不准确的地方,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没有谁会专门为了一份内参投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再去调查。

    当时发现这艘沉船是意外之喜,麦克-布什还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彰,私人为赞助打捞的出资后来也由政斧偿还,算得上是名利双收。

    游方之所以会忆起这段往事,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有了今天的机会,他当然想去查清吴老十几年前的疑问,另一方面听说那个麦克-布什如今已是海洋部门的科考顾问,最近又带着一个团队正在南海搞科研!

    游方与牛月坡说话,回忆当初在吴老的书房中,听他老人家一边翻阅资料一边讲述往事,那天晚上聊的似乎是史志考证的话题,不知怎么就谈到南海沉船了。

    这时游船掉头选择了另一个探测角度,三维成像仪屏幕突然出现一个模拟画面——在约四十米深的海底,有一个四米多高、约四十多米长、七米多宽的巨型物体。柳希言赶紧喝了一声:“停!兰德先生,你快看,这很像是一艘沉船!”

    游方点了点头:“应该就是了,现在是中午,天气不错能见度很好,正适合下去看看,找地方抛锚,我去换潜水服。”

    柳希言劝阻道:“兰德先生,你的伤还没完全好,就让袁野、孟三美潜水,把视频资料带上来就是了。”

    游方摇头道:“我的伤不碍事,就是潜水看看情况而已,又不是与高人斗法。有些痕迹视频录像中看不出来,要自己下去才知道,水中神识展开受很大限制,要靠近了仔细感应才行。”

    柳希言:“既然如此,就让老夫下去吧,这海里的经验,我倒不必自谦。”

    游方还是摇头:“这不是搞深海捕捞,而是遗迹考古,柳长老还是在船上坐镇,好随时监控各种情况。”

    柳希言想了想道:“那好,我先抛锚放探头,测水温和海底洋流,再让苍岚陪你一起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