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我们家几辈子都没出过识字的人。”狗儿的奶奶说道:“我儿子给任秀才家做马车夫,顶羡慕读书人,死前闭不上眼睛,想要狗儿读书识字,做个知书达理的人,只可惜我们没有能耐,供不起孩子读书。”

    “哎,谁说不是呢!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哪有学堂肯收咱们苦力街的孩子啊?束修最便宜也要一贯钱,再加上学里吃的用的,一年怎么着也得三两银子。”

    苦力街住的都是穷人,三两银子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现在好了,不是有姜老板主持义学的事儿吗?咱们的孩子有出头之日了。”

    “大伙既然有这样的共识,那就不用浪费口舌了,”姜姜很欣慰的说:“我要大家捐钱,也是为了通过这种形式,能让所有人都重视义学。因为这义学是我们全街的人用血汗钱办起来的,以后捐的钱就放在这箱子里,有专门的人看管。大伙儿在捐钱之前可到海先生那里登个记,等义学修建起来,我们要立一个碑,把捐款的人的姓名和钱数刻在那个碑上,让后人永远铭记。”

    “这个主意好,这个主意好啊,”一个年近八十的老爷子听了,激动得落下泪来:“咱们街上的孩子有书读,实属不易,一定要把这些捐了钱出了力的人的名字记在上头,做人不能忘本啊。”

    “还有一说,”姜姜又朗声说道:“我也知道大家的日子都不富裕,没有钱捐也不要紧,只要到时建义学的时候肯出力,来做工也是一样的,名字也会一样刻在那碑上面!”

    她这么一说,人们更加高兴了。穷苦人没钱,但有的是力气。

    姜姜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聚拢钱财,她知道这些人捐助的钱加在一起也不会有多少,但她要的就是这种团结的精神,像办义学这样的公益事业,没有团结是办不成的。

    为了起带头作用,姜姜率先往箱子里放了一百两银子,在场的人有的捐一两二两,有的捐十文八文,总归是一份心意。

    忙完了这些姜姜,悄悄地向莲儿说道:“接下来这两天我出去有事要办,你和年大婶她们好好的照应卤味摊子。”

    “姜老板,你放心吧,”莲儿懂事的说道:“保证不会出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