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木偶在空中竭力嘶吼谩骂。

    片刻之后,它终于从黄沙地面跑回马车顶部。

    它神情萎靡地坐在陈青牛身边,耷拉着脑袋。

    陈青牛只当它不存在。

    “喂!姓陈的,你每天都要抽出两三个时辰,寻个僻静地方,给那大块头往死里揍,你到底图个啥?你那套拳法的造诣,和体魄的牢固程度,两者分明都已经临近瓶颈,所以你简直就是给那大块头练手,我就奇了怪了,你和她到底谁是主子谁是奴婢?你这么厚待她,就不怕哪天那傻大妞开了所有窍,反而觉得跟在你身边当丫鬟很跌份儿,然后一走了之,到时候你哭都来不及!哈哈,只要想到这一茬,就莫名开心了……啊!”

    有人一弹指。

    它又去了远方。

    最后还得乖乖跑回来,也是悲壮。

    ————

    大隋南疆第一边关重地,无疑是那座兵家必争之地的架剑坡。

    朱雀的征北大将军府,便与之遥遥相峙,争锋相对。

    征字头的大将军府再往西,便是平字头的北将军府,野战主力主要驻扎于娘子坡,距离西凉边军第一镇的马嵬,不过六百里。

    膝下无子的老将军死后,几位麾下嫡系武将,好像也没有得到任何举荐,使得京城好一番风起云涌,最终竟是位年纪轻轻、籍籍无名的国公爷,占了天大便宜,领着足足四千兵马从京城赶来,清一色精锐骑军,直接从京畿禁军抽调,这在朱雀历史上实属罕见,可见皇帝陛下对这位差点连祖宅也保不住的年轻人,十分青睐,也足可见朝廷对大隋版图的志在必得。

    朱雀近百年来征伐不断,不断开土拓疆,便有了貂寺监军的行伍制度,以防领军大将独断专权,滋生叛逆之心,加上这位大太监绝大多数恪守规矩,不敢轻易插手具体军务,使得朱雀王朝内外安稳,这一小撮出自帝王身侧的权贵阉人,哪怕在素来挑剔苛刻的文官清流眼中,也得到了一个“没有功劳、却有苦劳”的中肯评价。这次年轻凉国公出人意料地假节开府、领兵驻边,随行队伍当中,就有一位身穿朱雀独有大红蟒服的大宦官,曾是御马监的二把手,在朱雀吞并玉徽王朝的一连串重大战役中,这位宦官的身影时常出现。

    身份尊贵的国公爷,这趟出行没有捎带任何一个国公府的人,忠心耿耿的家生子老奴,清丽可人的奴婢丫鬟,都没有带。甚至连那些同患难的供奉,也没能蹭到半点好处,据说好几人觉得这家伙不是能够共富贵之人,一气之下,就干脆投往别处了。这在最喜欢热闹不嫌大的京城,已经是一桩茶余饭后的大笑谈。

    那位蟒服太监自然贴身跟随,连仗都没开打,自然谈不上监视,更多是保护凉国公别死在大隋刺客死士手上,若是暴毙半途,朱雀皇帝的颜面就算完了。

    擅长文治的大隋,被崇尚军功的朱雀压制多年,到最后大隋南疆边军给惹急了,就狗急跳墙,开始耍下九流的手段,走起了下三路,不断派人渗透边军,专门偷袭暗杀朱雀北方边军的各色武将文官,杀一个回本,杀两个大赚,很不要脸。

    国公爷和蟒服太监,位于重重保护之下的骑军中军,但是数千骑军浩浩荡荡的出行,凭借沿途驿站进行官方补给,不是做不到,而是名不正言不顺,毕竟这支隶属于平北将军府的骑军,并非出关作战,而只是赶往驻地。所以后方的骑军辎重,也拉伸出一条颇为绵长的线路。

    当时有一骑就经常来回游荡,正值倒春寒,这名年轻骑士裹在厚实的棉衣里,也不披甲,却有资格骑乘一匹俊逸非凡的高头大马,整天无所事事,有人向骑军将领禀报此事,结果只得到“莫管此人,听之任之”的含糊答复。久而久之,这个最先连洗刷马鼻、喂养精粮以及扎营搭寨都会倍感神奇的古怪家伙,几乎跟所有人混成了熟脸。

    关于此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