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无奈,只能自我解嘲地笑笑。

    “既然这么看重三超材料的技术,你们直接把它买下不是更稳妥?用得着这样派人守着?”

    “我们是安全部门,不是商业机构,我们用什么来买下三超材料的技术?而且,如果对于每一项需要我们保护的技术,我们都靠买下来锁在自己的保险柜里才能保全的话,我们这个部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国安部门工作的原则就是在不影响社会各成员——个人也好、企业也好正常生活和运转的情况下,保护一切事关国家安全的事物,消灭一切危及国家安全的隐患。”

    张一鸣被说得无话可说,想想也是,就像前一阵爆出一些在内地的台湾间谍案,据说这些人其实早就被国安局长期监控的,但不到必要时候,国安部门也不会去干涉他们的行为,这些人该投资的投资、该旅游的旅游,国安局不能因为自己的工作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不过,张一鸣想了想又问:“那你们也可以找一家企业,让他们去买下三超材料的技术,是不是?”

    钟晨的表情表明她觉得张一鸣就是在抬杠,“张总你还是没明白。我们当时也确实希望有哪家国内企业看上三超材料的技术,这能省我们好多事。但是,所有这一切必须是市场化的结果,也就是说要有企业自己看上这个技术,觉得有用,也愿意买才行,否则我们凭什么去干涉市场,实行拉郎配?何况我们不是中介机构,也拉不来这个郎。”

    “军方介入这个技术,不是你们牵的线?”本来今天听了钟晨解密的很多事情,张一鸣还以为国安跟军方是互通有无的。

    “不是。他们要早介入就好了,就没我们这么多事了。”

    张一鸣笑起来,开起了玩笑,“怪你们不早向他们推荐。”

    钟晨的神情也松弛了一些,“很多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时机不对,同样的事情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我告诉你,在国资委冻结你们收购家纺的期间,有家企业倒是表达过买下三超材料技术的想法,但最终没谈成。”

    “哪一家?为什么?”

    “碧莎袜业。三超材料的研究当时并未完成,前景还不明朗,所以他们出价不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只买这项技术,并不想收购家纺这个烂摊子。广东人不是傻瓜,你们为了技术收购家纺的事情,他们也有耳闻,你想想,他们更愿意跟谁谈?所以他们也在给上面施加压力,要么全面收购家纺,否则不单独卖出三超材料的研究技术。所以,即便我们早早地给军方推荐三超材料的技术也没用,要军方来收购家纺就更不可能了,现在军队不能办企业,这些政策我想你比我清楚。而地方有地方的利益,不可能因为军队要买就网开一面,单把三超的技术卖给他们,然后把一个更加没有价值的破烂家纺留在地方上。你说是不是?”

    没想到中间居然有这么多曲折,一个有前景的技术和一个破烂的企业夹杂在一起,造成各方的各种利益纠缠,有部门与部门间的,也有地方与国家间的,有职责所在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有商业考虑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这样纠缠来纠缠去,还真只有现在如此这般处理最简便——国安局不干涉任何商业行为,只是派人提防着可能的窃取行动。

    只是,现在钟晨已经明确窃取者是何凯华,而泄密者是张长丰,想到这一点,张一鸣感到非常痛心。

    “你确认何总和张长丰……?”张一鸣问。

    钟晨十分肯定地点点头。

    见到钟晨点头,张一鸣不再说什么。既然钟晨的身份是国安局人员,她的话就绝不可能是捕风捉影的八卦消息,何况这是她亲手办的案子。

    见到张一鸣的神色,钟晨知道他有些难过。张长丰是三超的研究者吴工的准女婿,而何凯华给张一鸣的印象也很好,从收购家纺开始一起并肩战斗,现在家纺初步走出困局,何凯华功不可没。

    “平心而论,何总对CL和家纺的贡献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