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农户无力购买的,他们还没有积累起这么多财富,所以也要辅以金融工具,让他们以负债的方式去实现,鼓励他们以土地作为贷款抵押。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被赋予了金融属性,若有天灾人祸的发生,债务违约便会大面积出现……除此之外还有更有效的手段。

    大部分农产品的特殊属性,使它们很难长期保存,必须在收获季节短期内销售,以便获得收入偿还到期债务。

    就算有些保存期较长的主粮产品,仓储也有额外的成本,且面临更大的债务压力。

    假如控制了种子、化肥、农药的供应渠道,又控制了产品的销售市场,在适当的时机可一次性完成整体的收割,甚至故意发动一场战乱都是有可能的。

    比如短期内制造价格波动,提高种子、化肥、农药、能源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导致农户出现债务违约,乃至失去贷款抵押品。

    在这个过程中,“风自宾”们不仅售出了产品、得到了巨额利息收益,最终还占有了对方的资产。此类手段不仅能针对某户农家,甚至也可以用来收割一个国家。

    人类文明之所以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学会了延迟满足,愿意在冬天播种,而等到秋天才收获。

    曾经的几里国,很多人之所以生活在绝望中,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通过努力去创造财富的机会,越想挣扎迎来的却是更深的绝望。

    新联盟以及新几里国的出现,所做的一切就是给了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世界、改善自身的机会,从而逐步去完成积累。

    但是人性的另一面,假如可以尚未努力就能提前享有,又有多少人能抗拒这种诱惑呢?在没有积累的情况下,就将未来抵押了出去,这是一种新的游戏。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一旦开始,趋势就会越来越得到强化,最后土地都会集中到风自宾这样一类人手里。

    这样一类人要的只是垄断资源,种什么利润最高便种植什么,假如农产品耕作没有收益或者收益达不到预期,就会拿土地去做别的用处。

    那么失去土地的流民又会怎样?他们再度成为可利用程度不同的预备劳动力资源,现代有个词叫“人矿”,从人变成了某种意义的矿。

    当年的几里国就是这样,由于没有水利体系,适合大规模开发的耕地都集中在有天然灌既条件的区域,被各大势力占据,比如莫里森种植园。

    莫里森种植园的主要作物是什么呢?专供海外市场油棕与咖啡豆,边缘地带则种植了大量的牧草。他们有足够的财富养活自已与打手,饥荒时代反倒是继续占有资源的好机会。

    假如这个过程发生了,几里国恐将重回莫里森种植园的那个时代,难道要等待下一个新联盟的出现,掀了桌子再重来吗?

    而新联盟的出现,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事件!有人说历史有必然性,假如没有新联盟,也会有类似的新组织、新阵线的出现,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

    因为在现实的历史中,无数的部族与国度文明并没有等来救赎,而是因为种种原因走向了消亡。比如华真行曾到访的神隐之国,那里也曾存在一个独立的文明。

    马台山提到了东国的例子,东国的分户承包制度曾经稳定存在了很多年,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当时的农业用地,并没有成为金融产品标的物。

    土地只是分配给农户的生产资料,是集体产权,农户家庭只能使用却不能将其出售。

    很多农户家庭因为盖房子、结婚、看病等原因负债,哪怕种地的收益很低,哪怕通过去城市里打工去增加收入,也无法直接出售承包的土地产权……

    罗柴德只说了半截话,并没有展开讲具体的过程,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这位当年在非索港救死扶伤的罗医生,如今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