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叫便利店?在欢想特邦,社区零售性质的连锁小商超,就叫非索港杂货铺,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

    至于大型商超,则叫欢想供销社,它原本就是在非索港供销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索港供销社后来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由几里国政府控股,就是如今的几里国供销社。

    另一部分仍由欢想实业全资控股,更名为欢想供销社,随着欢想特邦各城镇建设,做总体规划时就设计了相应的网点。

    渠道的重要性,华真行早就深有体会。大型连锁零售机构,假如发展到一定规模,同时覆盖线上的电商与线下的卖场,就可能垄断从生产商到居民用户之间流通环节。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既能倒逼上游的生产实体,按照自己的意愿提供产品,也能诱导下游用户,灌输的消费模式与消费选择。

    他们甚至能够控制供应链,人为制造局部区域的供需动荡,当出现突发状况和紧急事件时,还能影响物资调配,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运转。

    有人可能不理解,仅仅就是卖货的平台加配套物流而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却能决定张三是种萝卜还是种白菜、而李四是吃萝卜还是吃白菜。

    有些大国居民对此的感受可能还不明显,因为其市场本身体量巨大,能够容纳多个互相竞争的巨头,往往有多个零售商和物流渠道可以选择。

    但对于一些小国来说,一旦有跨国资本巨头抢占了零售业生态位,形成了联合垄断,零散的独立小商铺没有任何渠道优势,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这种局面一旦形成,对本土品牌以及生产企业也很不利。

    欢想特邦目前只有六十万人口,市场规模还很小,但算上整个几里国一千多万人口,这个市场已经很有发掘潜力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几里国市场并没有被跨国零售巨头盯上,但华真行也要未雨绸缪,率先打造出独立自主的供应链系统。

    其实近两年来,已有好几家大型跨国零售集团盯上几里国市场了,他们虽然没有进入欢想特邦,但正在几里国其他各个城市铺设零售及物流网点。

    有意思的是,这几家大型零售集团都来自东国。几里国对此的态度当然是欢迎的,但在市场没达到饱和之前,也在加紧建设自身的供销渠道。

    几里国供销社以及欢想供销社,在销售端都是大型综合卖场,包括配套的仓储物流,铺货也侧重于本土商品,着力扶植本土生产企业,尤其是与民生有关的产业。

    非索港杂货铺,占据的就是社区便利店的生态位,已经铺设到各个城市的几乎每个社区。这个商号已打造成品牌,甚至走到了海外。

    海外的非索港杂货铺,就不是社区便利店的概念了,而是几里国商品的特色专营店,目前在别利国的布鲁塞、东国的平京及芜城都有分店。

    东国平京分店,就是杨老头开的那家“歧路亡羊杂货铺”,现在也改换了统一的注册名称,但那块大有来历的匾还挂在店里。

    这两家连锁零售企业,不仅是线下店铺也是线上电商。电商在几里国绝对是新生事物,在大部分地区远未普及,很多土著居民连智能手机都没有呢,更谈不上会使用。

    但是在欢想特邦,大部分居民早就适应了智能移动互联时代,因为他们都是从东国来的。

    几里国的移动互联网也是欢想特邦建设的,它首先是一个大型的局域网,根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设在碧空湖中的灵书岛上,那里也是养元谷培植灵书玉兰的地方。

    备用数据中心,计划建设在掩月湖中的某个岛屿上,目前正待开工。

    几里国移动互联网可以与外网断联,并不影响其内部的网络运行,计划覆盖几里国境内的所有信号节点。

    但目前只覆盖了欢想特邦内各信号节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