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一起开始找起火油来。没有了风向的帮助,火油就是必须之品了。

    好在宋家村里虽然人都走光了,可有些东西确是搬不走,像是家家都有的火油哪一家都有剩余的,搜索一番也就够了。待一切准备好之后,张超便让李玉退下,在探情报,然后他确是倚着一张门板就睡了起来。

    天渐渐开始发黑,夜进傍晚的时候,张超被锦衣卫叫醒,一行人开始由宋家村向着长社靠近。

    长社的城墙之上,灯火通明,时不时就会看到有城防军在上面来回巡逻走动。

    这己经是防守的第二十一日了,不管是守将还是普通的士兵都是感觉到十分的疲惫。

    精神上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神经一直就是紧绷着;体力上吃得喝得都未能像之前那般按时地供应了,在口粮开始受限之后,身体的负荷感让人是越来越大,似乎随时都要面临着体力和精力崩溃的边缘。

    一名双眉如剑,眼大有神,国字方脸身着铠甲的将军正站在城墙之下向远处瞭望。每逢有士兵从其身边走过,必然会恭敬的称呼一声将军。

    此人就是朝廷派往镇压,剿灭黄巾军的领将之一,现如今的长社守将皇甫嵩。

    皇甫嵩字义真,他的叔叔皇甫规是东汉名将、凉州三明之一,父亲皇甫节曾任雁门郡太守,久为边将。皇甫嵩少年时便有文武志介好诗书,熟习弓马,是东汉末年朝廷军方的砥柱之一。

    皇甫嵩为人仁爱谨慎,尽忠职守,有谋略,有胆识。平黄巾贼居功至伟,领冀州牧时要求朝廷减免冀州一年田税,百姓称道。他在任期间,上表陈辞、劝谏或有所补益,一共五百多次,每次都亲手书写,而且毁掉草稿,一点也不宣露于外。

    在军旅中,他温恤士卒,甚得众情。每次部队停顿、宿营,他都要等到营幔修立妥当,才回自己的军帐。将士们全部吃完饭后,他才吃饭。部下吏士有接受贿赂的,皇甫嵩并不显责,而是再赐给他钱物,吏士惭愧,有的竟至于自杀。皇甫嵩还折节下士,门无留客,当时人称扬他,纷纷归附。

    可以说皇甫嵩是东汉末年的朝廷良将,说之为中流砥柱也并不为过。他或许没有一些诸侯有能力,但对于汉室王朝的忠心上,确是少有人能比。

    这一次奉命剿灭黄巾军,皇甫嵩本来是志得意满,在卢植将军的带领之下一路杀来,的确也打了几场胜仗。这一次因为朱儁先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失败,这才被迫退守长社的。

    就算是退在长社之中,皇甫嵩一样底气十足。面对着数万黄巾军,没有过一丝一毫的惧怕。

    这除了因为黄巾军缺少训练,没有战斗力之外,还有一点便是对方的将领也不识布阵,这从对方依草而结营便可以看出来。

    用火攻这个方法,皇甫嵩早就在心中想过了十数遍,没有行动,不过就是等待东风而己。

    毕竟城中士兵多疲惫,人数又少,如果贸然的冲出去,很可能放不成火不说,还要被包围。况且风向不对,一旦放火,还可能会烧及自己。

    出于种种的顾虑,皇甫嵩一直未动,也没有将自己的办法说给其它人听,他就是静静的等待着,就像是一头在猎食的猎豹一般,不动则己,动如雷霆。

    身后传来了一阵阵的脚步之声,另一员着将军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他带着几名亲随来到了皇甫嵩身后。

    “朱将军,值守的事情安排妥当了吧。”听到身后的脚步声,皇甫嵩都没有回头,便是开口说着。

    朱儁,字公伟。出身寒门,作战勇敢,东汉末年名将。

    朱儁留有一道浓重的八字胡,初让人一视,倒很有一股子匹夫的味道。

    “是的,都安排好了。”朱儁答应了一声,便又向前走了两步,待在落后于皇甫嵩位置半步时慢慢说道:“皇甫将军,将军们都很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