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请教。

    陈玉自然不藏私,一一解答。

    整片工坊,顿时热闹起来。

    远在大明宫内的张东云,饶有兴趣看着这一幕。

    工坊中这群大河龙门弟子,武道修为不见得有多高明。

    但兼修墨家之道,却渐渐都小有所成。

    继续这样下去,很快他们在墨家道路的修为,便将超出武者道路。

    不过,他们仍然是大河龙门的传人。

    墨家修行之道,此前在中土遭受冷遇。

    陈玉、马坤等人没有气馁,转而改变思路方法。

    大河龙门,是陈玉第一个试点。

    这里本就支持陈玉等天工殿中人行事。

    但陈玉并没有在大河龙门之外另起炉灶。

    他自己本就始终以大河龙门传人自居,其他人只要愿意,当然也可以。

    所以这段日子来,由陈玉在凌阳道一带搜罗寻找适合墨家道路的人才。

    然后,将他们一一送入大河龙门。

    这些人,拜入大河龙门的门墙之下,学武之余,便也经陈玉传授墨家修行法门。

    在哪方面有才能,哪方面进步快前途远,随着时间推移,很快一目了然。

    但即便修行墨家法门,他们也仍然是大河龙门弟子。

    他们在修行之余的产出,首先服务于大河龙门中土分舵。

    反过来,在大河龙门中土分舵的内部,仿佛形成一座小型的天工殿分殿。

    只是这些名不副实的分殿,直接受大河龙门管辖,而陈玉同天工殿,除了教学之外,绝不干涉其运作。

    随着时间推移,整个大河龙门上下,渐渐开始习惯自家内部多出这么一个部门,并因为这些弟子的产出,从上到下,整体受益,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便捷。

    随后,这些大河龙门墨家弟子的产出,甚至开始渐渐向宗门外扩散,影响周边百姓的生活,并渐渐成为宗门一项对外创收的营生。

    陈玉拿自己出身的大河龙门做试点,马坤则也选择了熟人。

    不过,他没有选择同为道家的扶鹿宫,而是去面见昔日陈王,陈孟阳。

    在陈孟阳的默许和支持下,马坤在陈氏家族周围地界,招收弟子,其中不乏陈家血脉。

    不管修行武道还是墨家法门,他们终究还是陈家人,又或者继续为陈家效命,而非直接统属于天工殿。

    虽然如今还在起步阶段,但陈氏家族渐渐开始感觉到这自下而上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