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眉山,苏门乃名门望族;只因“三苏”成就是眉山的名声。

    苏轼,远离朝堂;终日不是与友饮酒谈诗就是外出观游山水,无官一身轻,除却凡尘,修身养性,对于一位在红尘中挣扎半生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人生至乐。

    峨嵋,天下秀,景色怡人,寺院庵观不计其数,香烟缭绕,多少楼台烟雨中,彰显其宁静之色。

    这日,苏轼偶动游兴,邀弟苏辙同登峨嵋,一路上指点江山,倒也潇洒之致。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天的峨嵋似乎与众不同,和往日的宁静相比热闹非凡,很多提刀挎剑的武林中人行色匆匆,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即使平日不对眼的人相逢也只是狠狠睁对方一眼,互骂几句罢了。这倒出乎苏氏兄弟的的意料,据他们所知,武林中人豪迈奔放,敢爱敢恨,何时如此文雅了?不过事不关己,他们也没有放在心上。游兴不减,避开江湖豪客,专走些幽静之所,吟诗作词,兄弟俩不时争上几句,却也怡然自乐。

    不一刻,两人摆开那些眼神不善的武林中人。来到一处流泉飞瀑,泉水叮咚的绝美之山谷。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蔚蓝的天!

    蓝天是那么蓝,那么亮,蓝亮得几乎透明,犹如一潭凝碧集翠的湛蓝湖水,又如一整块透明的蓝玉石板覆盖在他的头顶!

    蓝天上有几朵洁白无比的白云,恰然舒卷,使人看了有说不出的悠闲、宁静之感!

    转眼向左看去,一带奇峰竟立的琼崖上,奇岩怪石,瑶草琪花,几如一道锦绣的屏风般迄逦摆开,正好做了他存身之处的天然屏障!

    琼崖绝高处,一道流泉,喷珠溅玉似地直泄而下,依着山势,盘曲三折,到了将近地面一片平台似的山石上,分成无数细流,涓泄而下,成为一大片的天然喷泉,景象怡人已极!

    在山脚下,聚水成潭,碧波荡漾,倒映着蓝天白云,及琼崖上的奇花异草,相映成趣,景致之美,犹如仙境!

    苏轼见此绝妙之境地,一时流连不止,感叹道:“辙弟,枉你我兄弟多次登临峨嵋,然而却不知峨嵋尚有如此幽静仙境,以前真是白来了。”

    “是啊!避开那些恶劣的武林中人,再到这幽雅之地,真是心旷神怡,大哥一语正合小弟的心意。”苏辙也不由感叹,他不及乃兄豪爽,想到刚才恶目相向的武林中人,心里厌恶之极。

    苏轼眉头一皱,不悦道:“辙弟,武林中皆是铮铮好男儿,敢爱敢恨着实是男儿本色;江湖是一个大染缸,有好人也有坏人。我们见到的无不是正气凛然的江湖人士,哪里如你所想的那么不堪?且不说凌小兄弟……”

    苏辙一听头都大了,知道他一说教起来没完没了,虽然两人都耄耄垂老,但是一朝为兄,终生为兄。所以他心里对兄长还是有一定的畏惧,不过也正是这段亦友亦兄弟的感情,让他们患难与共,相携着走完了大半辈子。于是连声道:“大哥,我错了,你就饶过我吧!凌小兄弟是我所见英才,但是你也没有必要一直叨念,如果你这么想他,倒不如抽空去大理和他一同感受‘沙场秋点兵’之豪情壮志。”

    眼神一亮,苏轼对兄弟的调侃没有放在心上,倒觉得他的话正合自己的心意,“收取关山五十月”是他的梦想,虽然现在上战场已是不可能,但是去感受那气氛也可让人生无憾。

    苏辙看他的发亮的眼神,暗自叫苦,他真担心老兄弟这么一大把骨头真的跑上战场去混;岔言道:“大哥,一路上,武林豪杰无数,倒似开了什么武林大会似的,你见多识广;说说看,他们到底所为何事?”

    果然,苏轼回味过来。?须思忖道:“江湖人重名、重利……名之一字不知害死多少人,然而看今日遇到的没有三百也有二百五,而且神色无不匆匆。不像是为了仇杀,倒似在寻找什么重要事物。凌小兄弟曾言,武林中人追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特别对兵刃、武功秘籍、增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