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苏府,门庭冷落,昔日熙熙攘攘,如今门可罗雀,世态炎凉由是可知。

    府中,苏氏兄弟、秦观、苏小妹、李恪非、黄庭坚等人对饮,为苏轼饯行。酒至半酣,

    苏轼放下酒杯,叹息道:“我苏轼自认忠诚,为国尽心尽力,初贬黄州,再次罢黜回家;遥想当年,意气风华,亦思效仿李太白凭借才能晋见皇上,可如今正如凌小友所言‘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罢罢罢!眉山方是苏轼之故乡,归隐田园未偿好事。”满怀愁绪,举杯而饮。

    众人见其情绪不高,不知从何劝说,默默饮酒相陪。

    苏轼望着李恪非,询问道:“李贤弟,凌小友目下境况何如?古有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小友遭此打击,轼相信他棱角磨平,沉稳几多。少年人,有时挫折未必是坏事。只不过一身傲骨的他能否撑得过来。”

    李恪非黯然道:“唉!昨日小弟与夫人前去探望,只不过贤婿正昏睡不醒。”

    苏小妹赞叹道:“凌云不愧是世间奇男儿,为了一个女子伤神至此,着实感人,听说他拥有一众红颜知己,想必她们正是因为他的独特,真想与其见上一面,可叹目下非是良机,不然小妹恨不得早日拜访。”

    此时,白发苍苍的家人进来道:“大爷、二爷,有客前来拜访,不知是否请他进来?”

    苏轼道:“来者即客,如何有不见之理?目下苏某失势,而其前来,可知是君子也。快快有请。”

    老家人应是,不一刻,带着客人前来。众人看着来人,惊讶出声,真是“说曹操曹操到”,不错,来人正是凌云和静素心。

    原来凌云听虚若无说完苏轼遭贬回乡,于是向众女说明上门拜访之事,最后她们怕凌云心神不定而出事,所以让性情淡薄的静素心一起,好歹也有个照应。

    苏轼大喜道:“我道是谁?是小友来为老朽送行来着。来人,快快准备,请两位小友入座。”神情惊喜,他十分看重凌云的才能,文武双全,潇洒风骨让这不羁老人大生知己之感,微有的惆怅消释无余,喜于言表。

    在苏轼指引下,凌云二人一一行礼,礼仪周到,博得在座诸前辈的好感,李恪非见凌云虽非当日神采,然而亦非昨日之颓废,颇为安慰。

    众前辈见静素心弯弯的柳眉,水灵灵的丹凤眼,红润润的樱桃口,明眸皓齿,冰肌雪肤,显得高贵雅丽,风姿万千,一张瓜子脸,搭配得完美无比,明眸中还透露出一丝悲伤,楚楚风姿尤为动人。不由赞叹不已。

    苏小妹见她落落大方,喜爱无比,亲切的将她拉到身旁就座。

    苏轼道:“小友初遭劫难,老朽心下亦是遗憾,若非自家事情烦忙,定当前去祭奠小夫人。”

    凌云道:“苏前辈有心了,蓉儿在天之灵听罢前辈此言,想必感激万分。只不过逝者已矣!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毕竟蓉儿也不愿见到晚辈颓唐之状。”

    苏轼等人暗暗称奇,不过众人均是聪明之辈,知道他已经将痛深深的藏有心里,拿得起放得下,不愧有“邪帝”之名,唯有静素心暗道:你要是真的放得下那就好啦!

    众人见凌云不愿提月蓉之事,当下错开话题,谈诗论赋,把酒言欢,怡然自得,甚是畅快。

    苏小妹嫁人已久,然豪爽不逊当年,闻凌云之名日久,此时见他侃侃而谈,天文地理,极端渊博,对诗词的一些看法发人深省,她亦是一代才女,诗词造诣不让须眉,于是道:“小友,小妹闻名已久,不如现场作一词以表聊耳。”苏轼等人亦停下交谈,期待的望着凌云。

    而静素心担忧不止,怕凌云心绪不宁,难以应付,于是起身道:“请前辈谅解,凌郎乍遭变故,恐怕无心填词作诗,不若由晚辈将凌郎日前为愚姐妹所作之诗词吟出,以此代替如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