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签,吃大虾去。”

    “吃吃吃。”张逸夫笑着跟小伙儿道别,“我们公司有几个你这样的年轻人。一直憋着劲儿出国呢,我们并不反对的。”

    小伙手拿名片看着扬长而去的二人,难以想象这是怎样的人生。

    “啊!”他突然一愣,想起来了,张逸夫这名字他见过。

    作为企图出国的人,他时刻关注着外国报刊。前一段时间这名字好像在邮报上出现过。

    搞不好,这家伙真的没有说大话。

    张逸夫和夏雪也是偶尔奢侈一把,进了高档海鲜餐厅。整盘大虾上桌,看着吃虾不吐皮的夏雪,张逸夫总劝她别过度吃,晚上难受,她却不理。

    我们确实总是这样的过犹不及。

    改革开放后,对外友好的口号拂过大地,憋在国门内几十年的知识分子在留学的潮流中前赴后继,像夏雨那样受过创伤真的无法接受这块土地的人单论,更多的人实际上还是受周围环境影响,对那块彼岸的国度产生了某种神圣的幻想。

    张逸夫也总是在问自己,为什么对于出国连那么一丁点兴趣都没有,这个答案他只能表象地归于“不自在”,出了自己熟悉的地界,进入另一个群体,不自在。

    就这样,小别胜新欢之后,夏雪出国的梦想寄托在了张逸夫身上,

    ……

    即便是在飞机上,胡海涛也在尝试不断地影响张逸夫,让他更有集体感一些。

    会议邀请事出突然,组织上并没有太多的筹备时间,只能安排张逸夫与胡海涛二人组成了一个团,胡海涛任团长,毕竟他是中国电力最高研究机构的官员。胡海涛首先要跟张逸夫讲明的是,此次赴会,大家代表的并不是自己的机关、公司,而是国家,国家利益为先,借助这个机会,要将我们希望的标准传达过去,争取一定的主导权力。

    张逸夫听是都听了,但从他心里,暂时不想让中国这套标准影响到国际上,因为做到这些需求,说难也不难,外国产品只要重视,一段时间的改良后自然可以达标,到时候国内市场就又不好做了。

    胡海涛好像也看出了张逸夫的,要往长远看,今后路还长,拿过主导权,未来邀来更多的中国专家,逐渐在tc95方面有一定的控制力,这对长远来说是大大的利好。现在各行各业,也都在争取国际学术范围上的影响力,tc95是一个计划外的成果,希望张逸夫能着眼于国家长远考虑,尽量推进。(未完待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