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够了。

    那就是这里的图,完全不分张三和李四,张三李四用的都是一个厂!同种设备,全员一水儿的某厂!这不太符合客观规律。

    但这还不足以肯定一些论断,也许是某厂公关做的好,把设计院霸了呢?

    再往细看,就更有意思了,这个某厂在时间上是动态变换的,也时而出现百花斗艳的场面,但有个共同点,就是所有绘图者的步调极其同步,9o年是a厂,大家都a,91是b厂,大家都b。

    结论显而易见,这些绘图者完全没有选择厂家的权力,没吃到牙缝里的肉,上面的肥苍蝇连这个都没留给他们。

    能做到这种地步的苍蝇,张逸夫认识的,怕也仅有一位了。

    也许说,这苍蝇没准儿是设计院的领导呢?

    没可能,设计院领导没这么大能耐,设计院是从各处接活儿的组织,这个“各处”也不是省油的灯,不会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很多地方我要交代,关键地方用a用b我跟你说清楚,别让你的人乱搞。

    显然,这些“各处”是不可能商量好的,说9o年我们一起用a,91年都用b。

    除非,有一个人能控制住“各处”,统一“各处”。

    有能耐肯豁脸干这事儿的,怕是也只有一位了。

    双重对应,合二为一,不是袁铁志是谁?

    这结论很有趣,可有用么?知道了又如何?不可能因为这样就能拿拍子打苍蝇了吧?

    当然不能,但至少能开始找拍子了。

    既然这个a、b厂是有时效性的,经常更迭的,那就有厂介入,有厂被淘汰,新来的自然高兴,终于轮到老子了,被淘汰的呢?他因为什么被淘汰?产品不好?技术不硬?

    未必,怕是没喂饱苍蝇。

    这些被抛弃的旧人,一定满腹怨念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