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明白,交给我!”切布里科夫大将眼中闪过一抹亮光,他其实不明白什么叫大环境变了,谢洛夫说的很隐晦,但是对于主席的判断,他一直都十分认可。

    “嗯,去准备吧,我们可以回去了。”谢洛夫认真的说道,既然开放,没理由不对华约国家开放,只要放开了口子,克格勃不伸手就是失职。在责任面前,感情应该让步……

    这个决策想要做出来最难过的是自己这一关,开放后的中国从最底层做起,很长时间内相关的人才都在流失,尤其是军工企业的人才,所以才有一段时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种说法横行,如果水准相差太远,觉悟不一定能顶住物质的诱惑。

    可美国的专业和苏联体系的军工企业完全是两个体系,那些天之骄子去美国看大门、还不如来苏联继续做自己的专业,这和谢洛夫无关,只要开放这个过程必须经历,想要走的人不来苏联也会去美国,那还不如来苏联。

    如果知道未来,还能走到这么高的位置,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就比如现在苏联国内的铀矿已经全部关闭,用来制造核弹的铀矿全部由朝鲜供应,很简单,朝鲜欠苏联的钱,就要拿矿产供应苏联的军工,这么算下来,好像还比苏联自己采矿的时候便宜不少。

    桌子上的电话响个不停,打断了谢洛夫内心的犹豫,接起来电话就听到,勃列日涅夫的声音,“尤拉,晚上来我家吃点饭。”

    “好!”谢洛夫干脆的答应下来,脑海中思考着勃列日涅夫有什么事情。最后也没什么结果,反正去了就知道了。勃列日涅夫自从做了总书记后,还保留了一套公寓。

    “尤拉,我建成一个亚洲安全体系,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在亚洲的利益,你觉得这有多大的把握?”吃完饭后,勃列日涅夫以商量的口吻谈了一下这个问题。苏联的亚洲领土一直都是脆弱的部分,他觉得做好防备应该没有问题。

    “朝鲜是墙头草,暂时是不会加入的,印尼加入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我们的红海军照着美国海军的实力也差一截,印度一直都是不结盟的领袖,基本上不会加入这个体系内,同意加入的只有四个国家,新生的库尔德共和国、叙利亚、伊拉克、都是一些西亚国家。没有东亚国家或者东南亚国家的加入,这个体系很容易尴尬。”谢洛夫有一说一的道,“但是这个方案不错,只不过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

    “那我们什么时候才有足够的力量?”勃列日涅夫更进一步的问道,这不是他第一次谈要建立亚洲安全体系,早在六年前他就已经倡议过。就像是谢洛夫说的那样,没几个国家响应,确实是比较尴尬。

    “至少要等到泰国变色,剩下缅甸一个国家很容易做出选择。泰国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总书记同志的计划是否能够实施。”谢洛夫想了一下,越南是肯定愿意加入的。这毫无疑问,到时候就不会这么尴尬了。

    “不知道葡萄牙军队撤退之后,南部非洲会不会出现事情,但是我觉得我们在中东稳定一下现有的盟友,主要在东南亚和南部非洲进行攻击。目前我们的战线已经拉得太长了。搞定了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再谈一下一步的进攻。”

    勃列日涅夫点点头,苏联的进攻确实有些太长了,早先的东南亚战场其实并不在他的考当中,勃列日涅夫心中中东和南部非洲比东南亚重要得多。要不是忽然觉得越南军队挺能打,他根本不会理东南亚。但总政委一直对东南亚很感兴趣,帮助苏联开辟了一个战略进攻方向。把勃列日涅夫策划的双线作战,变成了现在的三线作战。

    “爸爸,还有谢洛夫叔叔。”两人闲聊的时候,一个看起来很精神的男人领着勃列日涅夫的女儿推门进来,正好看见勃列日涅夫和谢洛夫。

    这一声叔叔让谢洛夫浑身不舒服,回答的声音都变声了,“叫我名字或者总政委都可以,我的岁数也不是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