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魏公需要立威,需要精告士族,但又要考虑怀柔,这就要把握一个,微臣建议,可放过老的,打击小的,既能显出魏公宽仁的一面,又可狠狠打击士族的嚣张气焰,可谓一举两得。”

    曹操笑了起来,“不愧是军师,这个把握得很好,就依军师之言。”

    程昱心中稍定,又取出他写的报告,“启禀魏公,这是微臣针对刘璟即将发动的灭胡之战提出的建议,微臣的方案是,对外削减军备,对内苦修内政,轻徭薄赋,加大军屯力,争取时间加强自身实力,为将来的中原争霸打下基础。”

    曹操缓缓点头,“仲德所言,深合吾心。”

    建安二十年春,轰动魏国朝野的杨崔通敌案终于落下尘埃,由于证据确凿,危害大,杨修和崔琰被曹操下令处斩,而尉杨彪和司空崔林被网开一面,削职为民,勒令在家闭门思过,沸沸扬扬的杨崔大案也由此落下了帷幕

    天蒙蒙亮,钟楼响起了钟声,随着守城官兵的一声高喝,“开门喽!”邺都西门缓缓开启,一队士兵从城内奔出,在城外两边列队,等候在城外的数名菜农和商人都迫不及待地挑着担向城门处涌去。

    这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一幕,士兵们早已习以为常,对城门口的混乱皆无动于衷,在一旁叫骂声中,人们开始涌入城,城外的人也随之越来越少,这时,离城门不远的官道上站着主仆两人,主人年约五十余岁,头戴平巾,身着青色布袍,皮肤白皙而清瘦,骑在一匹健壮的毛驴上,身旁跟随着一名十**岁的年轻仆从,身着短襟,肩上挑了一副书箱,这两人的模样在这个年代为常见,正是那种去各地游的书生。

    “阿伯,城外人已经少了,我们上前去吧!”年轻人急不可耐道。

    中年男捋须缓缓道:“不急,等他们走完后我们再进城。”

    中年男名叫王晨,来自原,虽然衣着简朴,但他却是天下七大世家中原王氏的家主,原王氏在董卓时代盛一时,以司徒王允为代表人物,但在李催之乱中,王允家族遭遇灭门之祸,原王氏也深受打击。

    但它毕竟是并州第一世家,人才辈出,短短二十余年后,原王氏又重新兴盛起来,不仅弟遍布并州各地为官,而且一些重要人物也进入朝廷中央为官,比如王晨之弟王凌,就官任魏国尚书。

    在汉国也有不少王氏弟为官,比如王晨之王禹参加了襄阳公开举士,被任命为枝江县丞,再比如王允幼弟王春,被刘璟封为河曲郡守,为汉国开发河曲效力。

    对于世家来说,权力并不重要,传承才是第一,权力不过是传承的一个工具罢了,所以无论在魏国为官,还是在汉国为官,对于王氏家族来说都是一回事。

    这次王晨亲自赶来邺都,就是杨彪案,杨彪父被抓,崔林兄弟被抓,两大士族领袖都锒铛入狱,这对天下士族无疑是巨大的震动,为了寻找真相,王晨不惜千里跋涉赶到了邺都。

    守城门的士兵没有为难他,毕竟象这样骑驴游的书生实在多,让他顺利进入了邺都城,王晨上一次来邺都还是五年前,他都有些忘记兄弟的府宅了。

    “老爷,我去问一问!”

    随从一询问,走了数里,终于找到尚书王凌的府宅,随从奔上台阶,“快步去禀报你家老爷,就说家主从原来了!”

    王凌是王晨之弟,在朝廷为官多年,他虽然出身士族,却颇受曹操赏识,一青云直上,在魏国建立后出任尚书,位高权重,王凌今年约五十岁,是前司徒王允之侄,是原王氏家族的第二号人物。

    王凌怎么也没有想到兄长会来邺都,他将兄长请进书房,又命侍女上茶,这才笑道:“兄长怎么会突来跑来,原那边出什么事了吗?”

    王晨喝了一口茶,慢慢悠悠道:“原那边没有出什么事,倒是邺都这边出了大事,让我不得不赶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